你好,有尊严的“新国货”!
上世纪90年代末,长虹堪称中国彩电第一品牌。那时日本生产的电器已经呈现席卷市场之势。
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长虹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老总毫不避讳:“在同样的技术参数前提下,长虹彩电的售价必须比日本产品低30%。”
彼时,长虹在业内的一个外号,是“价格屠夫”。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20多年,这条著名的“30%生死线”,一直是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竞争的不二路径。
一个在全世界都认同的事实是:“低成本+大规模”,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最大优势。但实际上,在制造业不断演进的脚步中,中国人很快抓住了更关键的部分,或者是更重要一条“生命线”。
根据相关机构数据,目前,全球70%以上的彩电都是在中国生产,而90%的手机和电脑也都是产自中国。早在2008年,全球有50%笔记本电脑从中国的科技流水线被生产出来,其中又有40%,是畅销于欧美的顶尖产品。
中国制造,不仅仅意味着价格优势,更意味着实力与品质。
最近,美国的一次行业听证会中,全球最大袜子制造商、美国Renfro公司的总裁就说,他们在美国和中国都有生产线,但中国的产量占到绝大多数。因为中国商品工艺好、质量高、交货时间可靠。在质量、价格和产量上,几乎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匹敌。
有媒体表述了这样一个细节:
这位西服笔挺,举止斯文的绅士,为了让在场的同僚们更好地理解制造业的真相,做了一件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事:起先他还冷静地念着证词,突然之间,他将右脚举到桌子上,拉起西服裤管,露出右脚上皱巴巴的白色棉袜——美国工厂制造。
接着他高高抬起另一只脚,秀出左脚上色彩饱满、完美包裹住脚踝的袜子——来自中国。
“差距就是这么大。”他说。
因为品质优秀,国货品牌在一波又一波的大浪淘沙之中,得以生存下来,充满了生命力。
随着消费人群结构的变化,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国货在年轻人的助力下有了姓名。根据一份“国货消费大数据报告”,90后已经成为国货消费的主力,在所有国货消费者中占比35.64%;而在外国品牌消费者中,90后占比30.93%,90后消费国货的热情已经超过了对于国外产品的消费。
而国货在发展中,因为其对消费者习惯的深入观察、深刻理解,在品牌对外的产品语言和形象语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号。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潮流,犹如潮水一般。国货品牌中产生新的概念——“国潮”。
2019年,人民日报为中国企业助力,推出“有间国潮馆”,中国的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和当代的潮牌相结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抖音上随处可见国货的推广,还和人民日报合作办了个点亮时代国货之光的项目研讨会。
至于消费大品牌,早在一两年前就搭上了国潮的东风。在纽约时装周亮相的李宁,还有这几年销量回春的回力,再加上百雀羚、大白兔,都主动跟国潮概念挂上了钩。
在这背后,肉眼可见的变化是,在时代的要求下,国货的定义早已改变。
“性价比”这三个字的含义不再是一味的求便宜。一方面,人们认可国货的品质和创新。另一方面,国际大牌们越来越摸不准中国的市场了。
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在2018年首次超越了苹果,成为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后有空调、冰箱、家居等行业的国货,在规模上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的超越。而诸如安踏等运动品牌,甚至在零售价格上与国际品牌相比不遑多让,充分体现了品牌力和产品竞争力。
中国企业契合历史变化,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以蒙牛为例,这两年,这家奶企登上了世界杯、奥运会等国际舞台。随着中国奥运健儿咬住金牌,企业与中国精神一同被定格在历史中。如今,蒙牛已排入全球乳业十强。
在国货建立民族自信的过程中,消费心理的铺垫悄悄完成。
中高端消费者越来越认可国货。
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9769美元,是1999年的8.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73.5亿美元,是1999年的10.7倍。根据中经社经济智库发布的《2019“新国货”消费趋势报告》。2018年,新用户下单商品中,90%是国货产品,服饰、食品饮料占到了主要位置。
国货在中高端世界广受认可,当然不仅仅是一种产品策略的改变,更是基于三个要素级的突变。
其一是品质和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华为还是其他公司,都在很长时间里专注于中国消费者的研究,从体质到消费习性,并因此掌握了诸多的核心技术;
其二是理念的创新与国际布局。当今,许多中国企业的生产流程,甚至可以跻身全球化之先。要知道20年前,蒙牛还是大草原上鲜为人知的牛奶厂,现在它国内有58家工厂,在新西兰、印尼各有一家海外工厂。
其三是消费者认知的迭代。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中国主流消费者不再是“价格敏感体质”,他们更加理性,愿意为好的品质和服务买单。
如果用一个新概念来替代传统的“中国制造”的意义,那便是“新国货”。新国货信仰品质与核心技术,在中国不断升级的圈层消费中,占有愈发重要的地位。
我们看见了拐点的出现。7 月3日的达沃斯,蒙牛总裁卢敏放面对海外市场的竞争力问题,就表明了中国品牌的态度:
“我们进入了印尼市场,香港市场和新加坡市场。我们的酸奶产品在香港和新加坡市场势头非常强劲。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我们总是希望向当地展示最高端,最高质量,最创新的产品。”
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他们对中国产品的偏见。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人对奶类制品有着更多的担忧和期待,这就更需要相关企业痛定思痛,拿出更高品质的产品。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此,中国市场肯定更是如此。
重建公众信任,这不是一条平坦的路,但做到这一点,就是真正的王者。
这是民众的期待,也是历史的责任。
别了!曾经的“Made in China”。你好,有尊严的“新国货”!
- 蒙牛2024年中报:穿越周期挑战 引领新质未来(2024-08-29 13:16:22)
- 奥运闭幕 | 要强,不止这一场!蒙牛携手奥运共创美好未来(2024-08-12 16:45:56)
- 让世界看见中国人的要强 蒙牛携手张艺谋发布奥运开幕主题片(2024-07-27 20:57:01)
- 蒙牛携手韩红唱响“一路生花” 致敬每一个要强出征的中国队(2024-07-13 19:55:58)
- 蒙牛客服回应袋装奶包装南北差异:包装形式统一,南北方一致(2024-01-11 09:00:53)
- “世界牛”六赴“四叶草”共创乳业美好未来(2023-11-06 11:11:57)
- “AA”!它升至行业最高等级!(2023-10-17 16:58:06)
- 第十四届亚洲营养大会召开,蒙牛引领“精准营养”新风向(2023-09-18 16:03:15)
- 每份要强都算“树”!蒙牛算“树”环保公益项目正式发布(2023-09-14 13:48:04)
- 上半年业绩超预期,券商机构看好蒙牛未来增长(2023-09-02 14:59:3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