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新闻网2月13日讯(记者 朱丽萍/文 郑帅/摄)福建发现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类化石之一“政和八闽鸟”。2月13日,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政和八闽鸟”化石重大发现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
据悉,全世界最古老的鸟类,比较公认的是一个半多世纪前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政和八闽鸟"把鸟类起源时间
往前推进了整整约1400万—2200万年。
政和大溪古生物化石发掘再次取得突破
2022年10月,在政和大溪盆地发现“奇异福建龙”,实现福建省恐龙骨骼化石“零”的突破,弥补了全球鸟类起源在时间和空间演化部分空白,在古生物学界产生重大反响,相关成果发表于2023年9月的《自然》期刊。2024年,政和大溪盆地古生物化石调查研究再次取得突破性成果,又发现了重要鸟类化石,命名为“政和八闽鸟”,时代距今约1.50亿年。
12日,《自然》发表了科研团队在福建政和动物群发现侏罗纪鸟类化石的研究成果,报道了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鸟类、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也是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化石,揭示了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侏罗纪晚期(距今1.5亿年)就已经出现,该研究将以尾综骨为代表的鸟类重要特征的出现时间向史前推进两千万年,改写了鸟类演化历史。
截至2024年底,政和大溪盆地共发掘出252件龟鳖类、72件离龙类等重点保护脊椎动物化石和142件其他动植物化石。
霞浦盐田盆地发现“霞浦生物群”化石
2021年,在霞浦盐田盆地发掘出节肢动物化石40余件、鱼类化石160余件、鳖类1件、两栖类1件、软体动物1件、植物化石80余件,命名为“霞浦生物群”,存续时间约距今1.25—1.14亿年。
经初步研究,“霞浦生物群”生物种类、数量丰富,其中鱼类化石就包括秉氏鱼属、华夏鱼属、永康鱼属、富春江鱼属、副狼鳍鱼属等至少5种,该生物群能够与中国北方的全球知名“热河生动物群”进行对比,两者可能有过生物交流,这对研究我国早白垩世南、北方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闽西众多红层盆地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和恐龙蛋化石
2020—2021年,在龙岩上杭县先后发现了635枚晚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距今约9000万年,在国内引起巨大关注。2022年以来,在上杭县新发现了2个化石产地,新发现各类恐龙足迹820余枚。上杭恐龙足迹群累计发现足迹超过1500枚,包括蜥脚类、鸟脚类、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兽脚类等11类,鉴定16属21种,其中新属3种、新种11种,包括目前世界上最大恐爪龙类足迹,以及罕见的12平方米正负模对板保存的化石标本。
根据专家估算,新发现的化石产地,恐龙足迹赋存数量可达10000枚以上,有望成为数量世界第一、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
此外,在宁化、上杭、武夷山、沙县等地还相继发现了数十枚恐龙蛋化石。
漳浦“琥珀生物群”成为世界第三大琥珀生物群
漳浦“琥珀生物群”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的琥珀生物群,距今1500万年左右,相关成果已经发表公布。
2023—2024年,在漳浦、龙海新发现7个琥珀化石产地,极大提高了该地区琥珀化石的赋存潜力。同时,琥珀赋存层中还发现了长鼻类象化石,这是该时期中国东南地区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漳浦“琥珀生物群”生物种类,填补了该地区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空白。
宁化禾口盆地发现棘龙牙齿等化石
2024年,在宁化禾口发现了4件恐龙牙齿和1件疑似鸟类尺骨,以及大量的鳖甲、双壳类、腹足类和介形类化石,距今约9000多万年。
经初步对比研究,恐龙牙齿为棘龙牙齿,该时代的棘龙牙齿化石是福建省首次发现,也是国内第二次发现,科学意义巨大。棘龙牙齿、疑似鸟类尺骨等重要化石的发现,显示宁化禾口地区具有开展恐龙、鸟类等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工作的较大潜力。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