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

光明日报整版关注!福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2024-01-23 10:20:56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3日 05版)

游客在福州三坊七巷水榭戏台观看越剧。新华社发

孩子们在武夷山朱熹园诵读朱子家训。资料图片

游客在位于福州马尾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

南平武夷山市的武夷精舍。资料图片

根在文化沃野 更寻开枝散叶

——福建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探索实践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来到武夷山朱熹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晨光里,武夷山山麓的茶厂,制茶师经历一整宿焙茶,带着一脸满足走出焙房。“我们所制的,不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谋生之茶,而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文化之茶喽!”

烟雨中,福州三坊七巷的水榭戏台上,闽剧、福州伬唱轮番登场,观众叫好声、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暮色下,宁德市畲族歌舞团首部原创歌剧《鸾峰桥》落下帷幕,那用火热剧情、壮阔乐音讲述的“闽东之光”故事,被观众反复回味。

…………

这是一个充盈着文化味的福建。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来到武夷山朱熹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福建着力赓续文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推动中华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海洋文化的宣传与应用、朱子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侯官文化的挖掘与弘扬、“闽人智慧”的整理与传播,八闽文化更加繁荣兴盛。

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走进福建,看这张文化传承发展的“福建答卷”究竟如何书写。

保护:人民群众唱主角

腊月时节,福建南平温润如春。“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武夷山五夫镇的潭溪之畔,朱熹在800多年前亲手栽下的樟树青翠依旧。延绵800多年的朱子文化,深深积淀于这一方土地。

“南宋时期,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儒士们,纷纷创办学院……”在武夷山市朱子学校这所以朱子冠名的学校里,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便能听到由本校学生录制的详细讲解。校长林巧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常态化融入课程教育。

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新的形式、新的载体融入日常生活。在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芹口村,一个地方不大的书吧,也能定期举办朱子文化等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面向村民,也欢迎游客参与。

行走在南平的大街小巷,“卡通朱子”形象已成为城市景观。“从文旅产品到动画作品、公益宣传、线上社交,‘卡通朱子’正走进市民生活。”“卡通朱子”项目创始人雷希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朱子、认识朱子、喜爱朱子。

在这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现象背后,是朱子文化“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的热潮:保护文化,于是《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朱子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等相继出炉;考亭书院、延平书院、寒泉精舍、五经博士府等复建项目有序推进;朱子墓、紫阳楼、真德秀纪念馆展陈提升项目加快实施。研究文化,于是考亭论坛成功举办,《朱子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等一批社科研究项目立项实施。传承、弘扬文化,于是朱子文化创意大赛响应热烈,朱子文化读本和朱子“四礼”持续走进校园、走进社区……

“‘两个结合’重要论述意义深远,福建深刻体悟到这两个反问句的分量——‘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学者看来,中华五千年文明和中国特色是今天文化建设的基础,它们提供着源头活水,让人民群众受益。

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群众是主角。

在福州三坊七巷,老居民陈君凡告诉调研组,他的获得感源于“自己成为保护者”。宏大的文化传承叙事落在这位普通居民身上后,变得具体而平实:一是把世代经营肉燕店的老手艺,继续传给后人;二是与邻居一起,用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热切的保护意识,把“珍贵如眼睛”的三坊七巷一直守护下去。

在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刘细秀,把幸福感归功于“自己是传承‘闽人智慧’的一分子”。几年来,他潜心研究图纸设计和模型制作,为热爱福船的中小学生传习授课。“今天,我们航海用上福船的机会不多了,但保护这项技艺、让中国古代航海的‘黑科技’给予人们更多启迪,就是我们在把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用活’。”这位专攻技术的工匠,对于文化有这样的认识。

岁月不居,文脉悠悠,坚持文明连续性,就要守护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动鼓浪屿申遗、保护三坊七巷、抢救万寿岩……福建始终注重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相继出台一系列法规规章,组织“记得住乡愁”计划,加强古街、古厝、古寺庙、古树、古桥保护,推进《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打造浸润福建文化传统的“闽派”文艺。

“应当最大限度保持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两年多的崭新实践中,当地干部坚守着这样的理念。

挖掘:立足当地,扎根沃土

福建自古就是重要的文化融合区域,闽越与中原、内陆与沿海、东方与西方的多样文化在此碰撞交融。立足当地实际,深入挖掘具有当代价值的传统文化,成为福建繁荣赓续八闽文化、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

闽江之畔,旗山山麓,调研组走进一个千年古村侯官村。建于唐代的城隍庙、建于五代时期的宝塔,诉说着这里的沧桑历史。

而调研组要探寻的侯官文化,并不限于此地。当地学者介绍,“侯官”现在是村一级建制,但历史上“侯官”所指地域几经变化,有时大过福州市,有时大过闽侯县。

作为文化地域的“侯官”,走出了众多历史名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和方声洞……因这些时代先锋在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杰出表现,当地享有“晚清风流数侯官”的美誉。

2022年起,福建文化界、学界开始对侯官现象的地理、人文和历史进行系统性探索,挖掘其历史文化积淀、时代内涵和育人价值,并连续举办了两届侯官论坛。“我们从中寻找推动进步的关键性因素,在当下进行借鉴转化。”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主任刘大可认为,“爱国主义、崇尚科学、严谨治学、创新创造、实干担当”构成的侯官文化精神内核,在今天仍然适用。

今天,福州的大学城建在古侯官所在地旁。几年来,大学城快速发展,成为福建省科教资源集中和创新创业活跃的重要区域。“栽下一棵树,长成一树花,香飘云天外,侯官是我家……”一首新创作的歌曲《侯官是我家》,被福州大学城20余万青年学子传唱。学生们告诉调研组,他们以在此求学为傲。

在福建,仁人志士缔造的何止侯官文化。

调研组驱车来到中国船政文化城时,绘事院、轮机厂等文物遗址旁已游人如织。徜徉其中,仿佛进入“时光隧道”:1866年,专门负责海防近代化的国家机构——船政在这里创办,造舰船、制飞机、办学堂、育人才、兴海军,船政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自强之道的前沿阵地。

挖掘并创新传承150多年的船政文化,福建同样交出了“答卷”。

“我的家乡福州马尾,这里榕树满城,这里盛产船材、以海为业……”2023年12月23日起,全国首部海洋强国主题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在中国船政文化城机修车间开演。一个月来,这个被活化利用的老建筑内热闹非凡,演出场场宾朋满座。

“在打造新的船政文化博物馆、引入文旅新业态的基础上,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布局。”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江远介绍,“最终我们决定用现有的工业遗产,打造精品剧目,让观众身临其境了解船政故事、侯官文化。”

扎根沃土、为人民创作文化精品,在闽东宁德市正蔚然成风。调研组踏上闽东大地时,便被这里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深深震撼。

《摆脱贫困》一书写道:畲族文化在国内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闽东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闽东地区可以引以为荣的特色和优势。

夜幕降临,宁德市艺术馆常座无虚席。《花朝节》《手指舞》《凤朝日月》《山海的交响》……宁德市畲族歌舞团尽情展示着多彩的畲族文化。“扎在畲乡采风,与村民同吃同住,在生活中挖掘文化元素,再创造性转化为舞台艺术。”歌舞团副团长雷胜辉向调研组介绍院团的创作方式时,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

“创作《山哈魂》,至少采风6次;为《鸾峰桥》找灵感,去下党乡多少回都数不清了……”创作团队深知文艺创作的源泉在哪里。近年来,他们已在各地开展了400多场惠民演出,仍乐此不疲。他们相信,想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就要一次次带着热情与信心,奔向基层,扎根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良好的文艺生态促进八闽文艺园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福建10部作品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莆仙戏《踏伞行》等一大批作品荣获文华大奖、曹禺剧本奖、飞天奖等;第九届中国戏剧奖颁奖典礼上,福建成为唯一同时收获三项国家级大奖的省份;《山海情》《古田军号》等一批影视精品享誉全国……一系列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把八闽文化的历史纵深感、文化厚重感和鲜活时代感展现出来。

弘扬:浸润日常生活,绽放世界舞台

龙年春节临近,福州三坊七巷东侧的八一七路上,“福书轩”福文化主题书店客如云来。

调研组经过书店门口,便被火红色的门楣吸引。步入其中,各种福字所组成的百福门、挂满福字的灯饰、福文化书籍一一映入眼帘。

“我国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福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书店店长陈昌树向调研组介绍,“福书轩打破传统书店的模式,打造了‘书店+福文化沉浸式体验’的文旅新空间,设立了福味品尝区、福艺展演、福研堂等多种平台,邀请专家学者参与福文化主题讲座。”

2021年,传承弘扬中华福文化成为福建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福”意象有声有色地出现在大街小巷。

“福书轩还送‘福’到社区呢!元旦前就来到我们社区,给大家讲工艺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有趣!”家住鼓楼区鼓东街道庆城社区的陈女士感慨。

沿着八一七路向南,调研组来到了苍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福文化主题展示馆、万福广场、福酒福茶等福文化元素,展示着“有福之州”的城市气质。

开发“福文创”、发展“福工艺”、创作“福文艺”、拓展“福之味”、打造“福文旅”……两年多来,福建推动福文化更好融入精神文明、城乡建设和民生事业,举办了“文明实践福多多”等实践活动15万场,服务群众超500万人次;支持全省80个县(市、区)建设福文化景观;建成福文化博物馆,推出一批福文化主题街区、特色村镇和书店。

文化的弘扬,在生产生活中浸润,也在世界舞台上绽放。

闽在海之中,海为闽人田。地处东海之滨的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积淀着包含海纳百川、四海一家、人海共生等内容的海洋文化。

“这几天的泉州像是在过年。”“街头巷尾摩肩接踵,一个转身,就在不经意间与艺术撞个满怀……”2023年12月,泉州,这座拥有“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迎来了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傍晚的中山路,百年老街灯火通明。调研组眼前,南少林武术、泉州刣狮、布袋木偶戏、现代民谣、街舞等形形色色的文化形式,在街头熔为一炉。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镇,如今风采依旧。艺术节策划了“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12项活动,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52个艺术团体走进泉州的剧院和街头巷尾,整座城市沉浸在文化交融碰撞的氛围中。

“我们组织了非遗沉浸式演出,只为让广大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在火热的中山路上,泉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丁聪辉向调研组介绍。

在弘扬海洋文化的实践中,福建不断积累经验。2023年3月,首届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在泉州古城举办,同步举办30多场论坛交流、文化展演等活动,“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得以推向全国、介绍到海外。如今的福建,厦门国际海洋周、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已成为成熟的、展现我国特色文化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泉州申遗取得历史性突破,举办首届开海文化季,推动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海洋文化保护与传承得以不断深化。

“我们希望流连于八闽大地的人,能得到这片热土璀璨文化的滋养。”当地文化学者告诉调研组,前人留下的人文财富,使福建的文化多样丰富、特色鲜明、影响深远。保护、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在创新中已走向纵深,但这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实践,仍任重道远。

赓续文脉、实现文化传承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文化建设因人民而兴,也为人民而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福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保护、传承、传播和产业转化环环相扣的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努力以高品质文化充盈人民美好生活,获得了丰硕成果,值得借鉴。福建的有益做法,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恪守人民情怀,守护文化根脉为人民。保护好文化遗产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人民和子孙后代负责。福建牢固树立“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理念,注重从顶层设计入手、以刚性措施托底,持续加大福州三坊七巷、三明万寿岩等的保护力度;创新“文物保险+服务”模式,发挥文物专项资金的放大效应,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可持续文物保护工作模式;出台《福建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这些举措使文化福祉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站稳人民立场,优化文化供给惠人民。人民精神生活富裕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福建大力促进基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超过80%的县级及以上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覆盖;探索县域“三浦并臻”文化联盟机制,实现平台共享、人才共育,涌现出群众喜闻乐见、展现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用艺术点亮乡村”等群众性文化品牌,支持实体书店创新发展。这些举措给群众带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充盈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扎根文化沃土,创作文艺精品献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指针。福建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文艺创作“一库两制”、资金扶持、奖励激励等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的体制机制,构建文艺创作生产全链条、大集群;鼓励文艺工作者加大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力度,从真实生活中汲取鲜活语言、生动案例,书写了“记得住乡愁”等好故事;举办新时代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学术活动周、海洋诗会等活动,孕育出一批富有福建特色、风格、气派的佳作。

坚定自信自强,汇聚文化合力靠人民。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福建通过“保护、研究、教化、交流、传播”五大工程,挖掘地域文化独特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标识;以考古、科研推进文化基因解码,深入挖掘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深入实施“人文海丝”计划,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活动,不断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些活动中,福建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深入挖掘在世代相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闽人智慧”,让历史发展中的闪光理念、革命贡献、先进发明、精湛技艺、非凡创造得以广泛传播。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邓海云、彭景晖、杨桐彤、高建进,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宋美杰,闽都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石卉)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将于11月15日在福州开幕
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将于11月15日在福州开幕
又一家永辉“学习胖东来”调改店来了!永辉超市长乐万星店正式营业
又一家永辉“学习胖东来”调改店来了!永辉超市长乐万星店正式营业
知名大V齐聚探盘 共话“宜居福州”
知名大V齐聚探盘 共话“宜居福州”
17级!“康妮”化身超强台风!暴雨、大暴雨即将抵达福建!
17级!“康妮”化身超强台风!暴雨、大暴雨即将抵达福建!
福州房产频道
知名大V齐聚探盘 共话“宜居福州”
知名大V齐聚探盘 共话“宜居福州”
专题推荐
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理论与实践
2024年福州市网络文化节
雪域榕情 跨越山海——福州援藏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