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需要拿出定力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代代传承的不仅是工作方法和作风,更是责任使命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调查研究的方式有很多,最直接、最简约的莫过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扑下身子、沉到一线。
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下基层、拉家常、讲政策、话民生;放下案头卷,进车间、下农田、入商户、跑市场,越来越成为家常画面。扑下身子,“扑”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气势和决心;沉到一线,“沉”的是摸清情况、服务人民的行动和成效。
《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因此,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也是“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做一时容易、长久坚持难,必须要拿出定力。
一
问题大多不会自己跑出来,需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领导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开展调查,才能练就一双慧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推动发展。
“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习武之道讲究先练好基本功,才能把武艺学精学透。同理,“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是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的基础招式,只有经常练、反复练,才能把基本功做扎实。
“必修课”是指为达到某一目标必须要修读的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履新,必以调研开局。到任厦门后,他组织调研,牵头编写出《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擘画了厦门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刚赴任宁德,他就一头扎进基层,不到3个月时间已走遍了闽东9个县,初步确定了闽东的发展思路。正是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首先把调查研究这门课修读好,才有了在摆脱贫困、国际化城市建设、生态省战略、数字福建建设等领域的科学决策、高瞻远瞩。
“金钥匙”往往被用来比喻解决疑难问题的好方法好手段。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930年的寻乌调查为毛泽东找到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提供了依据;20世纪60年代初,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制定出一系列恢复农业生产的有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了20多个贫困村,以精准扶贫的战略带领全国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正是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这把“金钥匙”,打开了不同时代的问题之锁。
二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然而,每个时代的问题不会只有一个,一个问题往往会牵出一串问题,小问题如果不解决,也会变成大问题。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一次两次作用不大,一天两天不够,要拿出滴水穿石、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
向内看,“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我国要让超14亿规模的人口实现现代化,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可想而知。
往外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进入2023年,受全球消费市场疲软影响,我国集装箱市场一度“空箱堆积”。我国高科技企业华为已经遭到美国四轮制裁,近日无人机制造商大疆也被美国政府罚款近20亿元人民币。
朝前看,“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2—2023》发布的数据中所透出的人民群众对幸福感、获得感和人间烟火气的向往,现实中还有不少差距。远征路上,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们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在答好“时代之问”中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
内在问题、外在挑战、未知因素交织在一起,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对付得了的,更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解决的。只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以脚踏实地的定力、毅力、勇气和决心,一件件事情去办,一个个难关去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方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三
1986年,厦门市军营村,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步行进村,挨家挨户拜访贫困户;1989年,寿宁县下党乡,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头戴草帽、脖子上搭着擦汗毛巾,步行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直接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当地面临的紧迫问题;1999年,周宁县梧柏洋村,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与老红军罗成生坐在一条板凳上,嘘寒问暖、亲切交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深入基层调研的一幕幕,至今读起来仍然很具画面感,这是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该有的样子、生动的示范。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不是“走秀”,而是“走心”。有些领导干部只是“走过场”“做样子”“搞摆拍”“看门面”,这种形式主义的调研反而会引起老百姓的反感,要坚决摒弃。
焦裕禄有句名言:“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只有蹲下身子、拉近视线,才能把问题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有倾听民声、用心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来一次不够,那就来两次、三次,拿出一定要解决问题的决心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雨”。风刮过了就无影无踪,可能还会留下“烂摊子”。就像有些领导干部为了表示对调研的重视,扎堆调研、搞运动式调研、专挑好的看,不仅给基层增加负担,而且在刮一阵风后还让调研工作半途而废。
古人云:“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要常态化制度化实效化,成为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要勤下基层走群众路线,多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问题解决到群众的心坎上。
四
“定力”不是天生的, 而是日积月累的修养,要时时加以巩固。强化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的定力,就要做到:
一是强化学习,练好内功。理论修养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和学识,是“有趣的灵魂”。有了理论的加持,才能做到沉到一线有方向,在“高大上”和“接地气”之间自由切换。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领导干部学好理论,就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就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二是躬身实践,提升本领。“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理论虽烂熟于心,如果脱离实践,也是毫无意义的。实践是检验理论学习的“标尺”,理论学得怎么样?看问题的角度对不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行不行?要以实践为镜照。
领导干部要多参加实践,保证时间实践,带着问题实践,凡事亲眼看一看,动手做一做,见得广了,做得多了,遇到再复杂的事情也不会“乱了阵脚”,沉到一线处理问题就会更加娴熟、老练。
三是改进方法,提高实效。基层的问题千头万绪,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也要讲究方法。要学会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巧劲”,从“硬骨头”最软的地方开始啃,做到温和而不尖锐、有力却不过猛,方法用对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要掌握传统的调研方法,又要擅于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备好调研方法“锦囊袋”,对企业、对群众等不同对象随时“出招”,做到方法“精准”。同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老一辈革命家和习近平总书记躬身垂范、身体力行;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黄文秀等一批党的好干部也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新时代,新征程,扑下的是姿态,捧起的是民心,沉下的是责任,聚起的是力量。只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拿出定力沉心调研、用心解决,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经济社会发展就会越来越好。(敏言)
- 福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2023-06-14 09:08:07)
- 省直机关“新思想进企业”活动走进福兴开发区(2023-06-13 10:41:39)
- 做好调查研究,福建最大优势在哪?(2023-06-13 09:45:47)
- 福建日报刊发“敏言”文章:满怀深情 深学争优(2023-06-12 16:03:25)
- 晋安青年干部深入山区进行“四知”基层实践教育(2023-06-01 07:46:51)
- 全省推荐!福州这五个地方,必须来打卡!(2023-05-19 20:31:45)
- 科技部在主题教育中坚持学思用贯通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3-05-17 08:16:13)
- 屏山时评|让主题教育富有“福建味道”(2023-05-16 08:57:35)
- 福建第一批主题教育单位高质量举办读书班(2023-05-12 10:26:41)
- 屏山时评 | 凝心聚力促发展(2023-05-11 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