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古厝“洋楼”盘活侨村“乡愁”
在闽南老一辈人的记忆里,位于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的梧林村常年荒烟蔓草,有不少“残垣断壁”。而今,这座历经600多年沧桑变迁的传统古村落修葺一新,吸引众多远近游客的惊奇目光。
5月19日,游客在梧林村闽南红砖古厝前游玩。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走进梧林村,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古厝洋楼,有白石肌底、青石雕刻的闽南红砖古厝;有铁花窗户、彩色玻璃的哥特式建筑;有郡望匾额、希腊廊柱的中西合璧民居,它们造型不一,风格迥异。梧林村游客服务中心讲解员哈宁静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古建筑,村里共有132栋。
小小的村庄,却能欣赏到汇集古今中外特色的建筑群,一时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最火爆的时候一天能接待两三万人,进村的路都堵了。”哈宁静说。
从“荒无人烟”到“人头攒动”,梧林之变,离不开一个“侨”字。据了解,梧林村在籍人口1855人,却有旅居菲律宾、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海外侨胞1.8万人,这是梧林的独特印记。
“20世纪20至30年代,西风东渐,在外打拼的侨民返乡,修建了不少中式古厝和西式洋楼。”哈宁静向记者介绍,闽南人尤重“起厝建业”,凡在外面事业有成,就要回故里营建屋宇,一是为孝敬父母、致荫亲属,二是为自己落叶归根作谋划,三来也借此光大门户、显扬乡里。
这是梧林村朝东楼修缮前后的对比图(上图2017年拍摄,下图2021年拍摄)。(受访者供图)
可惜世易时移,热火朝天的建房景象并没有持续太久。当时正值国内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梧林村的爱国华侨们踊跃捐赠,不少人因此停止了房屋装修,一批像朝东楼、五层厝、番仔楼等屋宇荒废了近百年。之后,这些华侨的子嗣又定居海外,古厝洋楼无人居住和打理,变得破败不堪。
为了保护好珍贵文化遗产,近年,晋江市累计投入13亿元,用于修缮梧林村传统建筑群。
“2017年新塘街道对梧林村进行保护性开发,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征迁。”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办副主任金宏勃说,村里的房屋很特别,征迁范围覆盖230幢房屋和海内外16000多人,当时压力非常大。
面对繁难,晋江拿出村里最好的地块建安置房,采取就地安置、就近安置。同时,梧林村还配套建设市级公立幼儿园,鼓励村民到运营公司上班,在景区开店,促进村民就业。
“我们让村集体土地入股运营公司,让村民变股东,共享发展红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6年的5万元变成2022年的接近50万元。”金宏勃说,通过长时间的沟通,大批华侨、在外村民返乡,顺利签署了征迁协议。
图为5月19日在梧林村紫色花海前拍摄的朝东楼。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2018年,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正式从征迁转入投建阶段,原本破败的古厝洋楼焕发出新的光彩。
随着梧林村环境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的推进,文创、咖啡馆、民宿等新型业态迅速发展起来。返乡创业青年蔡灿艺2020年在村里开了一家咖啡铺,每当谈起梧林的变化都感慨万千:“祖辈下南洋打拼下来的这片天地,现在变得越来越好,村子里有近30位青年人和我一样返乡创业,形成了富有侨乡特色的集市。”
一手抓有形的村落“修旧还旧”,另一手抓无形的活态传承,梧林村打造闽南与南洋“侨”文化的旅游展示载体,将特色建筑群与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结合,采用沉浸式文化体验,设置主题博物馆、剧本杀、零售馆等,不断创新乡村旅游项目。
古厝洋楼的盘活不仅让村子“活起来”,也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数据显示,2021年5月1日梧林村核心区对外开放以来,村民自营旅游收入已超560万元。(记者 周义)
原文刊于2022年7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第5版,上图为版面图。
- 连江举办海洋电商经济论坛(2022-07-11 08:20:17)
- 仓山区仓山镇用积分制推动人居环境提升(2022-07-11 07:36:32)
- 福建:端起“绿饭碗” 吃上“生态饭”(2022-07-10 10:08:33)
- “雪糕刺客”,在福州还有藏身地吗?(2022-07-09 08:05:49)
- 强国复兴有我 小人书大篷车驶进闽都民俗园(2022-07-09 07:51:36)
- 鼓楼洪山镇“护河爱水 清洁家园”圆桌交流会举行(2022-07-09 07:51:28)
- 鼎鑫创意园专项整治促乱象变有序:车辆好停放 垃圾一扫光(2022-07-08 08:24:53)
- 手绘千年古村福州侯官 青年大学生助力乡土文化进校园(2022-07-08 08:13:23)
- 在榕港澳台学子共同传播福州古厝文化(2022-07-08 07:27:27)
- 手绘千年古村福州侯官 青年大学生助力乡土文化进校园(2022-07-07 17: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