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粮食自给率仅23%,“缺粮大省”如何端牢“饭碗”、管好“粮仓”?

2022-06-17 10:15:48来源:人民网

青山耸峙,丘陵连绵,绿水蜿蜒、穿插其间,塑造了福建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有4100多万人口,但人均耕地不足半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山多田少,让八闽之地面临着粮食自给严重不足的现实。

“福建的粮食产量一年才500万吨左右,但是消费量达到了2167万吨,缺口超过1600万吨。”在近日一场由福建省政协组织开展的专题协商会上,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省粮储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建平摆出了数据,“除了稻谷有一定自给率以外,福建的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的粮食品种几乎都依赖于省外调入,或者从国外进口。”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粮食自给率仅为23%的福建,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对外依存度高,意味着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尤为艰巨。“缺粮大省”如何才能端牢“饭碗”,管好“粮仓”?

粮食自给率仅23%,“缺粮大省”如何端牢“饭碗”、管好“粮仓”?今年3月,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村民们在农田里忙春播。洪宗洲 摄

福建的回答是,产粮、兴粮、引粮、储粮。

就在不久前,尽管“天公”有些“不作美”,但在福建南安市官桥镇,一个粮库拆旧建新的项目建设如期开工——将拆除4.15万吨旧仓房,建设高标准粮仓7.46万吨。

事实上,南安粮库拆旧建新是福建粮仓“扩容”的一隅。为了不断加强储备能力,福建省批准同意在年内开工建设75万吨省级仓容,总投资约16亿元,计划在今年9月底之前全部开工,南安粮库则是本轮建库的首个项目。投资规模之大、建设仓容之多在福建历史上前所未有。

在开工现场,孙建平介绍说,该项目设计采用适合福建省高温高湿特点的仓型,配备先进的绿色生态储粮储粮技术,同步建设信息化系统,实现储备粮准低温储存与智能化管理。

宜未雨而绸缪。扩建粮库、智慧储粮,已被列入福建省的“十四五”规划当中。《福建省“十四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全省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生态型粮食储备库,不断提升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

粮食自给率仅23%,“缺粮大省”如何端牢“饭碗”、管好“粮仓”?漳浦直属库。福建省粮储局供图

早在“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就已实际投资2亿多元,推进“粮安工程”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已完成省级粮食管理平台建设,与84家粮库完成数据对接,省级平台可以实时从粮库采集粮情等相关数据,并实现摄像头远程监管库区业务,实现了省级平台与粮库的数据互通、在线监控。

“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粮仓备好,粮食更要备足——面对粮食“对外依存度高”的现实,福建在端牢“饭碗”这件事上,凡事先想一步、先走一步。

从2005年起,福建省就与粮食主产省共同主办每年一届的“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为了保证粮食购销的储备,在历届粮洽会上,“八闽粮仓”的收获颇丰,目前已与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中的10个省,建立了产销协作关系。

粮食自给率仅23%,“缺粮大省”如何端牢“饭碗”、管好“粮仓”?第十七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资料图)。福建省粮储局供图

在17年间,粮洽会从单一的粮食贸易洽谈,发展为集粮食贸易洽谈、精品粮油展销、先进粮机展示、粮食科技对接、前沿粮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展会。今年6月18日,第十八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将在福州如期而至。据福建省粮储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志松介绍,此次粮洽会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宽引粮入闽渠道,推动粮食产销合作纵深发展,促进产销区粮食企业深入开展粮食全产业链合作。

积谷防饥,备足“粮草”方能安民心。为了进一步增加粮食储备规模,福建计划增加50万吨储备,其中省级的20万吨,市县两级的30万吨,届时能够确保福建省200天的口粮消费。“按照国家下达的指示,销区储备6个月,200天口粮储备超过了国家的要求。”孙建平说。

目前,福建已经制定了152家应急加工企业和1476家应急供应网点。这样就能够保证“无论哪一个人口超过3万的乡镇,都会布一个网点,如果哪里出现抢购大米的现象,能够立即供应上”。

“引粮入闽”稳住粮仓,深耕八闽同样举足轻重。

种子被誉为粮食界的“芯片”。深耕杂交水稻育种的中科院院士谢华安说,福建的耕地有限,若要做到农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首先要通过科研不断培育出优良的种苗,然后要研究出实用的绿色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在优质品种的前提下,利用绿色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生产出绿色的产品,打出绿色的品牌。

近年来,福建省级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持续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经过数年的发展,福建的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和产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90%供应省外,并出口东南亚国家。

日前,福建农林大学成立海峡种业创新研究院,开展种业科学研究、培养种业创新人才和建设种业创新平台等,正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种业科技创新高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努力让福建在种业创新的路上行稳致远。

虽山多田少,但“山海”也蕴藏“粮仓”,这些年,福建因地制宜“向山上要食物,向海里要食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弥补当地粮食产量的不足。

依托生态禀赋,特色农业现代发展步子加快。“十三五”期间,福建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海上粮仓”也逐渐走向“深蓝”。2021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1万亿元,水产品总产量853万吨、增长2.4%左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大黄鱼、鲍鱼、花蛤、海带、紫菜、牡蛎等6个种业规模全国领先,大黄鱼、南美白对虾、牡蛎、鲍鱼、鳗鲡、紫菜等六大优势品种全产业链产值均超100亿元。(林晓丽)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