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烟稻轮作 让农民把“饭碗”端得更稳

2022-06-09 16:15:37来源:新华网

烟稻轮作 让农民把“饭碗”端得更稳农民在烟田里收割烟叶。采收完毕后,这里将重新起垄,种植晚稻。新华网 刘默涵 摄

初夏的闽北山区,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清晨,许多农民早早地来到烟田,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忙完这一季的烟叶采摘和烘烤,他们还要赶着农时,进行晚季水稻种植,这样一年就能有两次收成。

这种先种植烟草,采收完毕后再进行水稻种植,水稻收获后进行土地休养或者种植绿肥的模式,被称为“烟稻轮作”。

烟稻轮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态,实现烟叶与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以来,福建省全面推行“烟稻轮作”模式,以促进烟稻产业高质量融合,助力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

烟稻轮作 天作之合

见到吴世平时,他刚从田里下来。这位家住南平邵武市沿山镇古山村的村民,脸庞黝黑,写满了辛劳。但是,谈起这几年的收入时,他笑得很爽朗。

“烟稻轮作一年下来,每亩土地毛收入能有6000多元。”吴世平算了算账,这样的收入,他感到很知足。这几年,守着土地,家里的经济得到不断改善,不仅买了车盖了房,也培养孩子上了大学。

邵武市沿山镇古山村村书记何飞武说,烤烟和晚稻都是季节性较强的作物,烟稻轮作不仅可以使两种作物在时间和季节上达到相互衔接,还可以促进烟叶与水稻双丰收,因此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大家都有个共识:种烟必种稻。烟稻轮作,是‘天作之和’。”

烟稻轮作 让农民把“饭碗”端得更稳邵武市的一名老农抢抓农时,准备将田里收割的烟叶运送至烤房。新华网 刘默涵 摄

南平是福建烟草主产区,也是产粮大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已建立一批稳定的“烟—稻”可持续发展基地。

“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大事。”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春晖说,在烟叶发展适宜区,头季种植烟叶收益稳定,二季种植水稻产量增加,既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又稳定提升粮食产量,促进烟粮协调发展,实现了以烟促稻、以烟稳粮、协同发展、共同受益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事实上,在不断的探索中,烟稻轮作模式在福建龙岩、三明等烟草发展适宜区,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成为解决烟粮争地矛盾、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和保证烟粮双丰收的重要模式。

烟稻轮作 让农民把“饭碗”端得更稳肖家坊镇烟稻产业综合体里,一名老人正用编烟机编烟。新华网 刘默涵 摄

来自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约有71.09万亩烟田,烟后种植水稻65.93万亩,占比92.8%。

“通过烟稻轮作,我们稳住了良田。稳住良田就稳住了粮田,稳住了老百姓的‘钱袋子’,进而拓宽了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副总经理周志攀说。

全面推广 做好示范

烟稻轮作带来“多赢”局面,这一经验如今正在福建全面推广。

2022年4月15日,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烟稻轮作促进增产提质的通知》,提出通过实施烟稻轮作奖补、打造烟稻双优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社会化服务共享等措施,在烟草产区全面推广烟稻轮作模式。全省还将每年安排不少于1.5亿元支持烟后种植水稻,每个种烟县(市、区)每年至少将建设一个百亩以上烟稻双优基地示范片。

烟稻轮作 让农民把“饭碗”端得更稳肖家坊镇烟稻产业综合体里,一名老人将编好的烟叶送入烤房。新华网 刘默涵 摄

在相关利好政策的助推下,福建不少地区都行动起来,邵武市肖家坊镇便是一道缩影。

作为当地最早种植烟叶的乡镇,肖家坊镇现有烟农263户,种烟面积5420亩,“烟后制种+烟后稻”种植面积5420亩。

据肖家坊镇镇长黄思权介绍,2022年以来,肖家坊镇在烟叶种植区域内统一规划,开展“烟后制种+烟后稻”双优基地建设,全镇常年优质农田零抛荒,烟后稻产量预计可增收5%以上。

为了提高农民种烟种粮的积极性,烟草部门还与肖家坊镇联手,在坊前村建设了烟稻产业综合体,目前已投入使用。

烟稻轮作 让农民把“饭碗”端得更稳肖家坊烟草站站长李兴华(右)向林新宇(左)传授种烟心得。新华网 刘默涵 摄

“烟稻产业综合体在上半年的烟烤季节可以提供烤烟房给烟农使用,到了下半年的水稻制种及晚稻收成阶段,闲置的烤烟房又变成稻种烘干房,提高制种效率。”肖家坊烟草站站长李兴华说。

“通过引入光伏发电,我们也在努力使综合体实现效益最大化。”指着综合体屋顶铺设的大面积光伏板,肖家坊镇党委书记刘华武补充说,未来乡镇还计划把这里打造成一二三产的融合体。

端牢“饭碗” 振兴乡村

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富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领带动。在推进烟稻轮作,做好“以烟促稻、以烟稳粮”工作的基础上,福建农业农村部门还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保产增收,努力让农民把“饭碗”端得更稳。

烟稻轮作 让农民把“饭碗”端得更稳肖家坊镇,一位烟农正在烟田里劳作。新华网 刘默涵 摄

根据规划,2021-2025年,福建全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4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2026-2030年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11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6万亩。

“高标准农田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稳产保供、乡村振兴、畅通循环的重要基础工作。”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春晖说,2020年,该局已联合南平市烟草专卖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开展高标准农田(烟田)建设工作。这项工作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聚焦重点区域,将符合立项条件的基本烟田优先列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优先安排亟需建设的工程,使制约项目区农业(烟叶)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得以有效消除,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良田。

“以邵武市为例,2020年,该市共计实施高标准农田1.5万亩,约占邵武市基本烟田的30%。”徐春晖说。

邵武市副市长林新长表示,未来该市还将继续加强部门间项目资金的有机衔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标准农田(烟田)建设,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注入新动能。

烟稻轮作 让农民把“饭碗”端得更稳返乡青年林新宇在自家的烤房前编叶。新华网 刘默涵 摄

烟稻轮作带来亩产效益的提升,以及农村产业配套的不断完善,正在吸引一批青壮年返乡务农。

今年年初,22岁的林新宇在母亲的鼓励下回到了乡村。在父母的支持与帮助下,他今年试种了20亩烟田,成为了邵武市肖家坊镇最年轻的烟农。

对于儿子回家务农这一件事,林新宇的母亲朱述梅感到欣慰。近几年,朱述梅与丈夫守着流转回来的几十亩烟田,办了好几件人生大事:一是在县城购房、二是为儿子娶妻、三是嫁了女儿。如今,儿子愿意返乡一起帮忙,朱述梅觉得,守着土地,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刘默涵)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