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云洞造像。
精美绝伦 值得一看
在此次的调查中,有4处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见惯了文化瑰宝的调查队员还是忍不住发出惊叹。
栖云洞造像,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南门外村圣水寺南侧栖云洞内,为全国文保单位。栖云洞为天然石洞体,形如巨钟罩地,洞口较小,朝北,腹部宽大。洞内三面保存有宋代须弥座,上面摆着18尊青石罗汉像,其中16尊为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造,2尊为明代所补,另有现代石雕观音造像一尊。须弥座上另有石刻文计94字。此外,洞内有清代水井澄心井一口,洞壁还留有元代至民国时期的摩崖题刻9段,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这18尊青石罗汉雕刻精美,和很多摩崖造像的浮雕不一样,18尊罗汉可以自由移动,这在以往的发现中比较少见。”张勇说。
“上一次对永泰名山室的考古调查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了。所以此次的专项调查很有必要。”张勇介绍,名山室灵龟洞摩崖石造像为全国文保单位,灵龟洞南侧岩面上分布着宋元时期石窟造像浅浮雕,雕刻佛像约70尊,另雕刻有大象、狮子、仙鹤、龟、鱼等动物,以及农夫、亭台楼阁等,精美绝伦。除此之外,名山室的千级台阶上的几十处题刻也蔚为壮观,在省内实属少见。
张勇说,石窟寺(摩崖造像)不仅造型精美,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密码,是重要的文旅资源。比如,乌石山摩崖造像,也是全国文保单位,且位于市中心,很值得市民游客深入探访。
折射佛教在福州的历史沿革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调查这些散落于广袤大地上的石窟寺(摩崖造像)?因为从这一尊尊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历史细节。
佛教于东汉时传入中国,大致在三国西晋时期传入福州。福州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开元寺始建于南北朝。到了唐朝,福州是对外贸易港口,成为朝鲜、日本僧人交流修习佛法的目的地。五代十国期间,奉行“保境安民”的王审知崇释兴佛,佛教在福州广泛传播。此次调查的10处石窟寺(摩崖造像)中,乌石山摩崖造像中的三圣佛摩崖造像为隋唐造像、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九曲山的白佛摩崖造像为唐代造像,另外8处为宋元时期的匠人所造。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教在福州的兴与毁。”闽都文化志愿者、古建爱好者林强说,“唐朝佛教文化一度兴盛,但唐武宗崇尚道教施行灭佛,依附于佛教的寺庙及其神明造像在这些特定的历史阶段也就消亡了。宋元时期,贸易的兴盛又带动了佛教在福州的交流,佛教之盛冠于全国。”
除此之外,福州的佛教还具有与民间信仰相融合的特质。名山室灵龟洞摩崖石造像中,有一组“七丘比图”,按照佛教考古学专家温玉成的判断,这可能是“莲社七祖”造像,反映了宋元时期的民间宗教“白莲菜”,并且极有可能是全国仅存的一处,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