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全力推行垃圾分类 >> 最新报道

郑贞良:一人脏换来城市美

2021-11-23 08:07:30来源:福建日报

  “作为来自基层的十九大代表,我在北京列席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后,一回到福州,就马上投入全会精神宣讲中。”22日下午,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生产科副科长、重型机械操作手郑贞良受邀到省委党校,宣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红庙岭值夜班,“在这里战斗了26年,一天不来就不习惯”。

  红庙岭是福州唯一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所。1995年,年轻的郑贞良到这里当机械操作手时,垃圾处理只有填埋一种方式,他负责开着推土机、铲车在垃圾填埋场里推运、填埋整座城市的生活垃圾。多年来,垃圾量从最开始的每天400吨增加到3000多吨,有时候多达5000吨,无论任务有多繁重,郑贞良从未退缩,经常从凌晨4点多第一辆垃圾车进场,忙到晚上八九点最后一辆垃圾车出场,一干就是20多年。

  相比苦和累,脏、臭是更大的考验。当时,没有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各种垃圾混杂在一起,“推土机开了两天,宽厚的履带被垃圾塞满无法前行,我们就得自己下车清理”。郑贞良回忆说,即使戴着厚厚的口罩,垃圾场浓烈的臭味还是扑鼻而来,被熏得恶心呕吐,下班回家也吃不下饭,没半个月,人就瘦了一圈。

  与垃圾朝夕相处,臭味如影随形,给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郑贞良说,有一次他手机欠费了,下班还来不及回家洗澡就直接去营业厅缴费。刚进去排队,周边的顾客和营业员便纷纷用手捂住口鼻。郑贞良知道是自己身上的臭味影响了大家,缴了费后匆忙离开。“当时很难堪,后来回想一下,用我一个人的臭,换来了城市里千家万户不臭,很值得!”郑贞良说。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2017年起,福州市将红庙岭提升为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陆续建成了厨余垃圾厂等垃圾分类处理项目。2020年底,福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标志着生活垃圾处理彻底告别了传统方式,也意味着郑贞良要从原来的岗位上“下岗”了。“20多年来,能亲眼见证垃圾处理越来越生态,感觉很骄傲!”郑贞良说。(记者 卞军凯)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