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坐公交,听志愿者讲红色故事

2021-05-01 16:00:34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朱榕
  

坐公交,听志愿者讲红色故事

红色宣讲员开心合影。本报记者 朱榕摄

坐公交,听志愿者讲红色故事

青年宣讲员和乘客开展党史互动问答。通讯员 林柯衍摄

坐公交,听志愿者讲红色故事

红领巾志愿者和乘客互动。通讯员 林柯衍摄

  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通讯员 林柯衍

  昨日,乘坐310路公交的部分乘客,和一场“红色故事会”不期而遇。来自闽运福州公交公司和鼓楼团区委的志愿者们,在公交车厢内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为市民献上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闽运公交公司启动“学党史,话传承”红色宣讲活动,发挥公交车文明窗口的特性,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党史学习形式,为市民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公交走街串巷 串起红色线路

  “各位乘客朋友,大家好!我们是红色公交党史宣讲志愿者,下面我们经过的站点是屏山站……”

  310路公交车经过屏山站,车厢内响起了青年宣讲员朱荣慧悦耳的介绍声:“闽越王无诸定都冶,冶城不仅是福州城的起点,还是共产党人早期在福州开展活动的地点之一……”

  红领巾文化志愿者郭泽煊接过话茬,向乘客娓娓道来方尔灏等仁人志士为理想舍生取义的故事。

  志愿者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语言,让乘客纷纷放下手里的手机,专注地聆听。听到动情处,乘客们轻轻地鼓起掌来。

  到了鼓楼公交站,大小志愿者传递“接力棒”,一段新的宣讲开始了。

  雅道巷里的红色古厝,安民巷里的中共福州市委旧址,八一七路福州解放的故事……原来,坊巷内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深厚的红色底蕴!

  “听了一路,收获很多。了解了地名背后的红色故事,发现了看城市不一样的视角,对身处这座城市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听了一路的乘客林先生点赞道。

  志愿者随车宣讲 打造“流动课堂”

  如何让党史从书本中走出来,打造有特色、有活力的学习教育方式?

  闽运福州公交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卢小慧介绍,福州文化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公交是市民最普遍的出行工具。用公交串联沿线的红色教育资源,让大小志愿者“手拉手”进入车厢,现场宣讲,可打造更加贴近群众、更有活力的“流动课堂”。

  在线路选取上,闽运福州公交公司精心挑选了310路公交(鹤林—动物园),这条线路沿途经过冶山、鼓楼、三坊七巷等众多历史遗迹、红色故事发生地、生态公园等,客流众多,让志愿者随车宣讲可让更多人了解榕城红色文化。

  闽运福州公交公司还专门聘请资深的党史教育专家为青年党员和团员授课。“为了准备这次宣讲活动,我们主动查阅资料,加深了对党的光辉历程的了解,也从中汲取了前进力量,催促我们学史力行、知行合一,用心用情做好公交服务,为群众带来更美好的出行体验。”青年宣讲员朱荣慧表示。

  “一开始有点紧张,讲完后觉得很自豪,能把自己了解的红色故事传播给更多的市民。”郭泽煊是三坊七巷的萌娃讲解员,从一年级就在景区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他曾在第四届海丝文化旅游节上,作为福州旅游的“代言人”在中外嘉宾前演讲。虽然“身经百战”,但他还是花了一周时间反复做功课,最终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活动中,宣讲员和乘客热情互动,开展党史故事你问我答,答对的乘客获赠书签、口罩等礼品,车厢内不时响起欢笑声。

  推出更多特色线路

  做强党建新品牌

  本次活动是闽运公交主题车厢系列活动线下的第一场,也是我市公交行业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的一个篇章。为庆祝建党百年,我市持续强化党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公交特色、顺应群众需求的新品牌。

  据闽运福州公交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卢小慧介绍,闽运福州公交将在第44届世遗大会召开和“七一”前夕,依托打造孩童“流动的图书馆”(310路)和党史宣传主题车厢(312路),开展以古厝文化和红色传承为主题的宣讲。

  据市道运中心公交科介绍,下一步还将组织公交企业通过打造主题车厢、开展主题宣讲、加大“党史上的今天”宣传力度、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行业实际相结合,激发广大公交司机爱党爱国爱岗的情怀,提升公交行业服务水平,传播历史文化,丰富车厢服务内涵,使公交车厢真正成为流动的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