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文明新福州 >> 点赞文明

福州大学生志愿者的故事:志愿之路 青春之歌

2021-03-06 08:06:04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潘倩

福州大学生志愿者的故事:志愿之路 青春之歌

王思倩在云溪村教孩子们正确发音。(受访者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潘倩

  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5岁;他们,未曾想过回报;他们,不曾计较得失……在福州地区大学城,有这样的一群青年活跃在各个领域,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让人看到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小彭,什么时候再来呀?”

  新闻人物:福建医科大学彭书聪

  志愿服务年限:3年

  “小彭,什么时候再来呀?”杨依姆看着半蹲着为她做膝关节稳定性评估的彭书聪,不舍地问。每隔一段时间,彭书聪和福建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们都会来到福建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四大养老共建基地,为200余位老人送去关怀和温暖,这个志愿服务团队成立已6年。

  在众多服务对象中,生活基本无法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的黄依伯是最让彭书聪惦念的。在服务队的努力下,长期配合医院治疗的黄依伯已经可以拄拐慢慢行走。

  除了生理上的帮助,彭书聪更关注老人的精神世界。他知道黄依伯非常思念家人,几番打听,从护工那里查到黄依伯家人的联系方式。彭书聪先让依伯的家人拍摄录像,再找同学精心剪辑,将这支短片作为生日礼物送给黄依伯。画面里,老友在田间耕地,孙女在地头嬉闹。看过短片,黄依伯的脸上有了笑容,眼神也透出光亮。

  如今,彭书聪已经是福建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志愿服务队第四任队长。“希望能为每个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服务好每一位老人……”彭书聪对志愿服务有很多想法,但主角不变,一直是老人,内容也不变,是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新闻人物: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王思倩

  志愿服务年限:1年

  “不仅西藏、青海、贵州等偏远地区需要支教,东南沿海的山区也同样需要支教,希望社会能更关注沿海山区的教育。”去年,从安溪县剑斗镇云溪村支教归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学生王思倩在日记里留下这样一句话。

  山路迢迢,2020年暑假,王思倩来到距离福州200多公里的云溪村。山村条件的情况超出了她的想象:没有校舍、没有书桌,孩子们只能用村委会的小黑板、会议桌学习;不少孩子需要步行到隔壁村求学。

  见到此景,王思倩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沉了,她担任美术、语文、思政、书法等课程的老师。支教一开始,教学任务就比她想得艰巨。高年级孩子的闽南腔很重、一时半会难以调整过来,他们也比较腼腆,不愿意开口;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大声朗读,进步相对更快些。

  为了激发高年级孩子的学习热情,王思倩开设了主持课,让学生们做领读、主持人,其余孩子打分,得分高的同学可以继续做领读,还有小奖品。慢慢地,胆小的孩子也站了出来,高年级的孩子更愿意发声了。

  王思倩喜欢在朋友圈讲述支教的故事,很多朋友私信她,希望能够参加今年的活动。“我希望能把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出去,让更多人关注到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王思倩说。

  寒假刚过完,王思倩就筹划着暑假要再去看看孩子们,她已经做了新的教案,买了孩子们需要的生活用品。

  19年如一日

  新闻人物:福建农林大学“e修哥”

  志愿服务年限:19年

  “快,抢救一下我的电脑!”……福建农林大学“e修哥”志愿服务队在校园里名气不小,常有人抱着电脑向他们求助。

  从2002年开始义务维修电脑的志愿服务队,如今已经是“365天不停业”。

  “去年疫情期间,同学们都在家上网课,很多人遇到电脑问题就来向我们求救,当时就想着可以尝试远程指导。”“e修哥”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丘灵倩说。线上服务给不少同学帮了大忙,大家只要在微信公众号上填写自己遇到的电脑问题、个人信息,“e修哥”就会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手把手教学。

  其实,线上教学的难度更大,有时甚至需要用一周的时间才能帮同学们修好,但是志愿者们总是耐心地说清楚每个细节。“市场上维修电脑的费用很高,我们能做的就多做一点,也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丘灵倩告诉记者。

  福建农林大学给“e修哥”团队提供了一间工作室,从摆摊设点到拥有独立的工作室,背后是一代代“e修哥”的坚持,而“e修哥”也在尝试新的志愿服务项目。

  到洪塘小学,给孩子们讲授计算机知识;到漳州南靖土楼,开发买菜小程序,让村民也能享受智能生活;到社区设点,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和微信……“e修哥”的名气越来越大,“业务范围”越来越广,这份志愿服务,也将一代代地“传承”。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