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 六个城

盘活老资源 打造新空间

福州:共建共享“没有围墙的大学城”

2020-12-25 09:22:07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张笑雪

福州:共建共享“没有围墙的大学城”

  大学城文艺中心效果图。(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管委会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张笑雪

  走在开阔的旗山大道,虽已入冬,两侧依旧草木葱茏、绿意盎然,近期整治完成的福建师大与高新区共融共建绿化提升段给周边学生、市民带来全新感受。

  打破“围墙”,不仅让城市绿化美化形成“一盘棋”,还要形成文体设施资源和科研创新合作的共建共享。今年来,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打破各种有形无形的“围墙”,实现开放共享。

  建设公共文体资源

  开放共享平台

  近日,在闽侯上街,造型简约、气势恢宏的白色巨型“水滴”建筑即将揭开神秘面纱,在大学城欣赏文艺盛宴指日可待。

  “这座建筑就是福州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包括剧场、电影厅、艺术展厅等,建成后不仅为高校师生服务,还将面向群众开放。”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文艺中心将以大学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辐射周边居民,打造大学生文艺基地、两岸青年艺术交流窗口、文艺作品展示平台、大学生文艺创作孵化空间。

  作为福州地区大学生文艺交流的公益配套项目,文艺中心总用地面积约75亩,规划建设有剧场、艺术展览、多功能电影院以及办公附属配套。其中,剧场可容纳观众1180人,多功能电影院设置音乐文创、排练、展演、录音棚、摄影棚、影视厅等空间。

  据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正在进行设备最后调试、局部绿化补植等扫尾工作,计划近期全面竣工验收。

  文艺中心建好后,如何使用好、运营好?这是共建共享能否真正惠民的关键。为此,大学城管委会针对项目运营事宜,多次与省歌舞剧院、福州新区集团、市文投集团及大学城各高校、学校乐队社团等交流、座谈,积极筹划推进项目社会化运营,尽快实现共建共享。

  实现共建共享,不仅要打造新空间,还要盘活已有资源。位于大学城的福师大体育中心建成于2012年,占地面积412亩,包括体育场、体育馆以及两个标准游泳池,但由于位置偏远,利用率不高。

  为了盘活资源,大学新校区管委会积极对接福师大,按照“共建共享、服务师生、服务群众”的理念,共同探讨。“只有破除围墙,建设‘共享区’‘共建区’‘合作办学区’,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大学城体育场馆、文艺中心、图书馆、礼堂、公共实验室、外语培训中心等通用性设施资源共享。”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按照相关部署,以“共建共享、服务师生、服务群众”理念,推动建设大学城公共文化体育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健全文化艺术中心、高校内部体育场馆、艺术场馆等面向高校师生、周边群众开放使用的管理机制,促进资源共享。

  产教融合

  营造共建共享新生态

  “从今年7月到这培训,明年拿到毕业证之后就可以入职了,没想到还没毕业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日前,在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来自福州大学的小陈难掩激动之情。

  “在这里培训,能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毕业后工作还能快速上手,与社会接轨。”小陈说,进入大四后,他在班主任推荐下来到博思公司,接受市场和项目方面的培训。

  博思软件企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和大学城多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学校推荐优秀学生到公司免费培训,毕业之后直接入职。公司落户高新区以来,得到了高新区和大学城高校的积极支持,公司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自身发展的关键——用人留人问题。

  截至目前,博思公司通过“未来合伙人”计划,共免费培训在校大学生400名。该计划还吸引了全国各类计算机人才来福建发展,有效解决公司高速发展人才增量问题同时,也为数字福建做出更大贡献打下良好人才基础。

  不止是博思软件,北卡科技、富兰光电……在大学城片区,越来越多企业采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形式,既解决了企业用人的问题,同时也为众多毕业生提供了合适的就业岗位,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今天的大学城,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持续加深,各高校根据自身基础条件和发展特色,和企业共同探索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形成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形成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

  随着大学城共建共享模式的日渐完善,高校资源还将进一步整合,打破校际藩篱,建立教学协作、师资互聘、教师跨校兼课,实施学生跨校辅修、互认学分、联授学位等制度。同时,建立健全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高校重大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科技数据库等创新资源上网,提供在线服务。

  科研创新合作,将为共建共享赋予更深的内涵。根据建设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一流大学城的相关方案,将鼓励大学城高校教师跨组织、跨区域寻求创新资源,与企业组建联合创新团队等,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同时,还将构建校地互融的平台、载体和机制,推进校城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建成国内一流的产教融合示范区和高新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