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头榫卯工艺”传承人寻找传承人 刘宜炎:一榫一卯五十年
刘宜炎在制作缩小版牌坊。
福州晚报记者 徐文宇 文/摄
提起潭头刘宜炎,长乐许多老一辈人都知道,那可是长乐有名的老木工。18日,记者见到刘宜炎时,69岁的他正在制作一个缩小版牌坊,纯榫卯工艺,配件约3000个,最小的只有指甲盖那么大。
日前,刘宜炎被评为长乐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潭头榫卯工艺”传承人。
50年功力浓缩方寸间
刘宜炎的工作间就设在家里。工作间里,一个缩小版的牌坊已基本完成,长约1.2米、高约50厘米。
牌坊原物在北京,这是1∶20的模型。刘宜炎在照片上看到牌坊原物,觉得造型很好,就想做一个缩小版,已断断续续做了一年。
“约3000个配件,纯榫卯工艺,一根铁钉都不用。”刘宜炎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块配件。记者看到这块配件长宽只有0.8厘米,厚约1毫米,竟然还有“四条腿”,像一张微缩版的方桌。而像这样的配件,要做上百个,且纯手工。
功夫来自多年积累。1970年,19岁的刘宜炎来到潭头家具厂,跟随刘念重学做家具,这样一做就是50年。这么多年来,刘念重教过不少徒弟,但“刘宜炎做得最好,青出于蓝”。
刘念重说,当时潭头家具厂有二三十名木工,做的家具经潭头码头运到台江码头,由于质量好,在福州很有名。后来,工厂倒闭,这些木工不少去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
刘宜炎也曾去香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还是回到家乡做木工,给人装修、做家具等。凭借高超手艺,他这些年过得不错。
刘宜炎做的袖珍八仙桌,纯榫卯结构,榫头只有1毫米,桌腿可以拆下折叠。
精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刘宜炎的手艺好到什么程度?
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家自制的木制大门,纯榫卯工艺,离地面瓷砖不到0.5毫米,仅能插进刀片,十几年没有变形,开合自如。
在工作间,记者还看到缩小版的八仙桌加4条板凳。板凳只有10厘米长,放在手上都显得“迷你”,也是纯榫卯制作,一些榫卯长宽不到1毫米。
刘宜炎说,这几年年纪大了,力气不够,主要还是做些小物件。但这些小物件精确度要求更高,真正显功力。开始只是喜欢随便做,但一做出来,基本都会被人买走。
工艺亟待后人传承
“我们没有其他嗜好,就是爱做木工,也做了一辈子木工。”刘念重笑着说道。听说记者要来采访,刘宜炎把师父和徒弟都叫来了。
师父刘念重,今年77岁。徒弟刘兹凯,今年60岁。3个人加起来都有206岁了。
在刘宜炎被评为“潭头榫卯工艺”传承人之前,潭头镇就不止一次希望刘宜炎把手艺传承下去,但是后继乏人。
“首先,做木工榫卯活要有极大的耐心,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单调乏味;其次,现在做这行根本养活不了人,榫卯家具太耗时间,产量低,人工都被机器取代了。”刘宜炎说。
在刘宜炎的工作间里,3人经常切磋,也会帮古董商人修复以前的榫卯家具,享受着榫卯工艺带来的快乐。
相关新闻
- 莆仙传统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做“守艺人”,更做“创艺人”(2019-12-16 15:34:26)
- 福建省将提高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2019-07-28 07:58:01)
- 内蒙古耄耋非遗传承人曹纳木:保留民族独特风貌(2018-07-02 11:12:50)
- 福州市新增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至此共有18位(2018-05-18 08:11:04)
- 福建34人入选第五批中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18-05-17 16:11:30)
- 探访罗源“非遗”传承人之家: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2018-01-14 23:47:18)
- 台江两人成功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2017-12-26 07:16:28)
- 福建非遗传承人赴台交流侧记:茶香漆艺舞咏春(2017-11-03 09:22:40)
- 福州“非遗”传承人在台交流(2017-10-27 10:27:33)
- 走近湖北非遗传承人 用时光和匠心点燃艺术文化(2017-09-23 17:36:41)
- 榕茶界新春茶话会召开 为传统窨制工艺传承人授牌(2017-01-16 09:02:52)
- 济南非遗微雕艺术传承人王天明:头发丝上能刻字(2016-10-10 15: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