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态分论坛观察:一朵“云”守护绿水青山
数字生态分论坛。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文 杨勇/摄
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高频词”,报告勾画的“绿色路线图”,也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生态的背后,还点缀着一朵绿色的“云”。
6日下午,生态环境部与福建省政府联合举办数字生态分论坛。论坛探讨和展望新时代下生态大数据平台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引领环境管理转型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齐头并进。
各位领导嘉宾围绕“大数据引领生态环境管理转型,助力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实践;既有成果分享,又有未来展望,为现场听众献上一场丰富的知识盛宴。
“生态云”发挥大作用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付朝阳通过4个生动的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介绍了我省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的应用情况。
2018年5月,我省在全国建成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并投入使用。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大气联防联控,精心呵护福建蓝;流域精细管控,打好“碧水保卫战”;实行“一市一会商”,畅通末梢夯实职责;开展亲清服务,助力企业绿色“领跑”。如今,全省已经有2万多家企业进入平台,建立了一企一档的“环保档案”,实时差别监管,强化信用奖惩。
“现在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做到了大家上云、上平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依赖,上班的时候就会自觉进入到大数据里面。”付朝阳介绍,平台的一大特点,是实现了数据、业务的汇通,数据在纵向上,从生态环境部、省市县到企业全部打通;横向上,21个部委的数据源源不断汇聚进来。同时,改变了传统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成为真正以问题为中心的精准管理、全程可溯的开放式管理。
推进“四统一”“五集中”改革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主任章少民分享了生态环境信息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相关情况。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章少民介绍,作为推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核心手段,生态环境部实施了一大批强有力的改革创新举措。特别是2018年以来,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实施了“四统一”“五集中”,也就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维,执行数据、资金、人员、系统、管理集中,各项举措发挥了明显作用,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中,如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5G等新技术,推动借鉴“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污染防治攻坚战“7+4”行动提供了数据服务和业务支撑等。
下一步,将全面落实“四统一”“五集中”,积极营造信息化发展“大环境”,加快建设信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如逐步构建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保护等基础数据库,加快建设全国固定污染源统一数据库等,努力夯实“大安全”。同时,还将进一步释放改革活力,激发创新动力,推动生态环境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大数据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变化是永恒的,人的适应性是相对的,要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认为,生态系统需要我们大家进行呵护,然而生态系统太复杂了,利用生态环境大数据或许能破解这些难题。
生态大数据来源于行业日常监测数据、专项调查数据等,周成虎院士说,“数据世界”在引导着我们,一切都可以数字化,一切数据都可以应用化。比如,现在大气、水污染都可以利用高光谱的数据进行精准监测和评价,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卫星监测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排放,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天网”。对地观测、导航定位、卫星通信综合组网的空间时代,更为生态系统的全面感知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通过数字化和数据化的革命,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分析体系。”周成虎院士说,今天我们对每一个工厂、每一棵树、每一条河流进行精准监测,用大数据的思维,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信有一天,我们在生态科技方面将引领世界。
- 这项大赛,宁德企业获评“年度最具潜力企业”(2024-06-03 17:34:00)
- 数字浪潮中的“国家队”(2024-06-03 11:22:00)
- 乘势而上 全数前进——平潭不断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步伐(2024-05-29 09:25:20)
- 6个关键词回顾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2024-05-29 08:23:12)
- 18家数字峰会品牌合作企业获奖(2024-05-28 08:05:50)
- “参加”古田会议、畅游数字故宫 关键领域新科技让梦想照进现实(2024-05-28 08:02:53)
- 展示数字省域建设经验 四个主宾省精彩各不同(2024-05-28 07:58:20)
- 从峰会现场“出发”的旅行(2024-05-28 07:51:54)
- 闽清县组织参观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展(2024-05-27 09:27:57)
- 聚焦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智”点亮中国(2024-05-27 08:59:31)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