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边黑不溜秋的井盖,遇上最前沿的物联网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福州,这种碰撞催生的智能化已遍布大街小巷。
15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智能井盖基础信息》国家标准第二次工作会议在福州马尾区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福州10万个雨水/污水井盖中,有5万个是带有电子标签的智能井盖,不仅能防止丢失、感知险情,还能监测水位、提供预警。这些智能井盖几乎都是“福州创造”,正在制定的相关国家标准也由福州企业主导制定。
传统井盖令人愁——短时间强降雨时,污水外溢,造成内涝;井盖缺失时,行人受伤、车辆受损……
“智能化后,这种情况极少出现。”专注于智能井盖业务的福建三鑫隆信息技术公司董事长张木成解释说,智能井盖采用了智能传感、窄带蜂窝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构建物联网平台,针对性施措:
——为了防止丢失,在井盖的第二层安装智能锁将井口锁住,非授权人员无法打开;
——实时监测地下水位,达到临界点时自动报警,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对城区低洼路段、易积水路面,实施监测并自动预警,为相关部门提供一手情报……
“智能井盖在打造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说,全国各个城市都在提升智能井盖的普及率,在应用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拥有全国首家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成立全国首家NB-IoT规模化商用局……已在物联网产业具备领先优势的福州,对智能井盖的研发起步早、应用范围广,建设水平名列全国前茅。
“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智能井盖设计、生产、智能化建设、平台监测及大数据可视化集成能力的企业只有我们一家。”张木成告诉记者,智能井盖国标的制定,三鑫隆公司是主导方。
业内人士表示,全国有5亿多个智能井盖,3年到5年就需更换,市场空间巨大。福州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并主导全国标准的制定,在市场上有话语权,这为福州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应用示范。(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卞军凯 通讯员 江海)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