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更加创新开放的海洋经济,打造福州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政协委员热议“海上福州”建设——
风从海上来 扬帆新航程
马尾港。
福州日报记者组 文/摄
江海兴,则福州兴。
海洋,是福州发展的一大优势。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亲自领导福州的现代化建设,立足于推进和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与全面实施“3820”发展战略,作出了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决策。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历届市委、市政府接力传承“海上福州”战略,深耕做大海洋经济,福州的广袤海洋展现出无限的生机活力。据统计,2017年我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983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预计2018年将突破2200亿元。
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的现代化福州的“十二项行动”,其中包括“海上福州”崛起行动;提出加快“海上福州”建设,努力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推动福州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
4日,在参加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时,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宁再次“点题”加快“海上福州”建设,引起政协委员们的广泛共鸣。
“海洋经济,福州大有可为!”委员们表示,新一轮“海上福州”的建设号角已经吹响,要进一步加快海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除阻碍发展的制约瓶颈,推动我市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福州发展的新增长极。
革新思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连江县素有“中国鲍鱼之乡”之称。去年10月26日,由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建造的全国首个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振鲍1号”在连江县苔菉镇3公里外的外海正式下水启用,标志着连江鲍鱼养殖开始向深远海进军、向机械化模式转变。这场鲍鱼产业的“养殖革命”、颠覆传统的思路革新,让委员们津津乐道。他们表示,建设“海上福州”,产业是支撑,以创新思维加快转型升级是关键。
在福州的海洋经济构成中,渔业占据着重要的比重,致公党福州市委会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快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打造深海养殖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依托我市造船业基础,加强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的合作,在连江、罗源等地建设深海养殖饲料生产基地、深海养殖装置和设备生产基地;引导罗源湾等地农民以成立合作社模式,加盟深海养殖产业。在深海养殖形成规模后,进一步推动我市海上风电、海上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
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也是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随着‘海洋牧场’在全国升温,未来海工装备、涉海高新产业、涉海旅游业的开发将极具潜力,尤其是海工装备,春天已经来临。”政协委员严松认为,如今的海工装备不仅指船舶、码头装备,还包括深海智能养殖装备,我市应引导更多的海工装备企业进入这一新兴领域,提升整体制造实力,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九三学社福州市委会建议,打造以长乐和连江为主的两条滨海发展轴,两翼齐飞、联动发展。建议运用长乐的“互联网+”技术,助力连江将装备制造产业升级为“智造”产业;连江则为长乐提供实体经济依托,培育发展渔业、养殖装备、海上旅游等优势产业。
临港产业方面,农工党福州市委会在提案中建议,坚持高站位、规划先行,编制实施福州湾区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建立江阴湾、松下湾、罗源湾三大港区对接沟通协同发展机制,按照适度超前、共建共联原则,积极构建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福州港口群,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关新闻
- 围绕发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人大代表纷纷支招(2025-01-10 08:58:43)
- 市政协委员刘俐:建立“党建+邻里”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2025-01-10 08:48:02)
- 市政协委员袁冬洋:设置救生设备点 提升水域安全保障水平(2025-01-10 08:45:27)
-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产生14件议案 代表建议加快立法(2025-01-10 08:45:26)
- 福州市政协委员:“融”路迈大步 第一家园更幸福(2025-01-10 08:45:26)
- 福州市人大代表:福马先行探新路 融合示范加速度(2025-01-10 08:38:13)
- 委员建议发挥对台交流合作优势:榕台乡创合作 助力乡村振兴(2025-01-10 08:35:38)
- 市人大代表继续分组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等6份决议草案和2份草案建议表决稿(2025-01-10 08:31:10)
- 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公告(第三号)(2025-01-10 08:30:43)
- 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公告(第一号)(2025-01-10 08:30:43)
- 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公告(第五号)(2025-01-10 08:30:43)
- 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公告(第二号)(2025-01-10 08: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