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晚报记者组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方祥:
幸福福州内涵丰富有利于提高群众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打造幸福福州这个理念,非常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幸福福州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各个方面,这都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把这些内容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有利于大大提高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获得感。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
做好基础性设施建设有利于打造闽都文化平台
我看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加强弘扬传承闽都文化的部分,无论是新店古城遗址公园建设,还是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利用、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我都觉得是很好的举措,是从根本性上做好这些承载闽都文化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建设好之后保护好、传承好,就能成为一个闽都文化平台,让子孙后代长久获益,让更多福州人了解自己的文化,这是提升幸福获得感很重要的一部分。
当然,闽都文化不止这些,除了做好文化的基础性设施建设,我们还要注重深入挖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如此,才能让闽都文化得到充分展示。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甘满堂:
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民生领域及时补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打造幸福之城的措施,包括破解学前普惠性教育供给不足的举措、建设100个标准化村级卫生所、扩大社保覆盖面、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等,都反映了政府通过主导,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体现了政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民生领域及时补短板的政策思路。
另外,注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在如何传承闽都文化上也提出了工作重点和解决问题的机制。
福建社会科学院精神文明研究所研究员曲鸿亮:
呼应百姓呼声
描绘美好生活的蓝图
福州打造全体市民的幸福之城,以民生建设为重要抓手,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幸福之城,从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社会保障、脱贫攻坚、社会治理、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明确翔实,措施得力,体现了真抓实干的精神。这些举措,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也是千家万户十分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是民生建设的重点,社会治理和现代文明城市建设体现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市是否宜居和安全的最直接的体现,打赢脱贫攻坚战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对民生问题的要求更高、更广泛,这就需要我们把为民办实事项目办得更好更实。《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些方面呼应了百姓的呼声,描绘了美好生活的蓝图,实事求是不冒进,值得点赞。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