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势如虹,八闽巾帼展新姿。
跨入21世纪的福建妇女,在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全面进步。全省妇女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接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卫生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人身权利以及在婚姻家庭中的地 位和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全社会尊重妇女的风气日益浓厚。
抓好维权 优化发展环境
尊重妇女,保护妇女,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法律规范和道德风尚。
5年来,全省各级人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妇女发展提供了源头保障:2001年,《福建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福建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颁布实施,明确了我省妇女儿童发展目标;“十五”期间,省人大颁布了《福建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条例》、《福建省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福建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工作评价试行办法》、《福建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女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了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从参政到就业,从人身权利到婚姻家庭,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
妇女参政,是妇女政治权利的重要体现。
5年来,我省妇女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女性走上领导岗位,越来越多的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保障就业,是提高妇女经济地位的关键。
2005年,全省女性就业860.21万人,占全省就业总人数的46%。女企业家群体不断壮大,增强了妇女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农村妇女参与城乡流动,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和资源,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各级劳动保障、妇联等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为妇女就业、再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服务。5年来,2.45万名女性下岗失业人员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已实现再就业3.59万人,再就业率达61%。
健康状况,是妇女人身权利的鲜明指标。
全省投入妇幼卫生经费和卫生防治防疫经费分别由2001年的1.06亿元和2.1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61亿元和5.45亿元,年均增长19.6%和20.7%。2005年,全省拥有妇幼保健机构89个,全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达80.44%;妇女住院分娩率达98.08%,比2000年提高8.42个百分点;妇女平均预期寿命为75.1岁。
搭建平台 催生发展硕果
多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巾帼科技致富百千万工程”、“就业再就业三个六万”工程,持续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激励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建设大潮,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完善自我、建功立业,从而使一大批优秀女性脱颖而出,并成为带动者和示范者。
5年来,全省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妇女典型。她们中有学科技、闯市场的“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林水英、宋美妹;有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女企业家王宪榕、王晶;有下岗不失志的全国劳动模范陈晓萍;有勇攀科学高峰的唐崇惕、徐洵、赵玉芬院士;有秉公执法的“中国法官十杰”姚丽青;有无私无畏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女军医杨红;有一人勇夺两枚残奥会金牌的郑宝珠;有热爱基层工作、奉献社区群众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林丹;还有一批“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她们充分展示了八闽妇女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她们是我省妇女的骄傲、时代的楷模。
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省各相关部门及妇联组织为妇女发展搭建的各种形式的平台。
——培育和发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产业组织、扶贫救助、劳动转移六大网络,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搭建服务和发展平台。全省87万农村妇女参加了各类培训班。建立了巾帼科技致富示范村1653个、基地1586个,培育了一批协会和带头人,滚动发放贷款7290多万元,惠及贫困妇女2.4万户。配合政府部门转移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34.2万人,妇女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三八绿色工程”、“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环保在社区”、“美德在农家”等活动的大力推进,使妇女为创建和谐社会和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
——至2005年,我省已建立女性党政领导人才、女性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女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女性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妇女人才和妇女工作人才6支队伍,把妇女人才工作纳入全省人才战略的总体规划,积极为妇女人才创造舞台。
——通过“春风送岗”、省际合作、推进家政服务等,为妇女就业和再就业搭建了平台,5年来共培训下岗失业妇女12.99万人次,为16.7万名下岗失业妇女提供职业介绍,帮助15.75万名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
打“海峡牌” 两岸牵手谋发展
与台湾的妇女姐妹携手共谋发展,是我省妇女工作的一大特色。5年来,我省妇女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构建平台推动交流、凝聚共识,两岸妇女交流呈现出规模越来越大,内涵越来越深的良好势头。
近5年来,省妇联共组织了6批66位各界优秀妇女赴台湾和金门访问,邀请接待了台湾妇女来闽交流22批654人次。新世纪妇女系列研讨会、台湾姐妹西岸行等活动一个接一个在福建登台亮相。2001年和2005年,分别以“发展”和“创业”为主题的两届海峡妇女论坛层次高、规模大,共有闽台港澳侨妇女精英600多人次汇聚榕城分享技术成果,寻求经贸合作,共谋妇女发展。
2005年,在第三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省妇联、省海外妇女联谊会积极牵线搭桥,成功组织对接了11个经济项目,总投资2.9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海峡姐妹合作双赢。2006年,省妇联又在第四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设立了海峡巾帼展区,为海峡姐妹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对接平台。
地方平台建设也各具特色和亮点。如福州市妇联组织闽台妇女共植“海峡两岸母亲林”,举办3000人参加的海峡两岸城乡姐妹文化庙会;厦门与金门妇女会联合举办“厦金亲子夏令营”;莆田接待了多批台湾妇女朝圣妈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