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假期第二天 福州近郊游火爆 中国园林博物馆举行清明诗会 生命尽头是绿色 福州这个清明劲吹文明风 福建:公祭消防英烈 福州:清明祭林公 清明假期 福建1000万人文明祭扫 今年,我省加大清明文明祭扫宣传力度,不少群众选择错峰出门祭扫,绿色出行、文明祭祀渐成为行动自觉。 福州绿色祭扫蔚然成风 不少市民将寄托哀思的明信片将投入“时空邮局”中,以更加文明环保方式来缅怀先人。 我们的节日·清明:名人故居忆先贤 传承深深爱国情 南铁昨迎清明出行最高峰 发送旅客约120万人次 市殡仪馆开“绿色通道” 全程陪护3名孤寡老人祭扫 福州市科学优化陵园周边道路交通 清明祭英烈 福州:清明祭英烈 传承信仰力量 福州:清明祭林公 市公安局琅岐分局缅怀革命先烈 祭奠英烈 传承船政精神 聆听革命史 继承先烈志 鼓山镇:清明祭英烈 巾帼心向党 岳峰镇:组织70多人祭扫烈士墓 福州:绿色祭扫 树立新风 铭记历史 不忘先烈 献花537 蜡烛498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清明时节好踏青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流传至今的清明节谚语 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许多。 清明荡秋千源于民间劳作 清明时节,我国民间还有“荡秋千”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荡秋千”源于民间劳作,唐宋时期盛行。 中国各地清明节习俗大揭秘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插柳习俗来源三种说法 “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绿云翘。”这首诗所描述的是古代清明插柳的习俗。 金色梯田随风开 美丽鼓岭换春装 榕城绿意今更浓——福州推进城市绿道建设让民众畅享山水之美 福州杜鹃花似锦 万紫千红踏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