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宋方灿
亚运会开幕三天,关于多哈亚运会的争议开始渐渐出现。无论是多哈的市民,还是一些来访的选手、官员或记者,都对亚运会带来的一些困扰有抱怨之声。
多哈是一个只有三十多万人口的城市,跟很多中国的县城差不多大。该国在交通建设上喜欢在干道上用交通环岛,而非高架桥。加上该市道路狭窄多弯,单行线多,而汽车几乎是卡塔尔人唯一的代步工具,因此亚运会期间堵车且经常遇到交通管制,让民众叫苦连天。此间的《卡塔尔论坛报》甚至用了“多哈无休止的交通悲鸣”的大标题来形容当前的情形。
住在比赛场馆附近的多哈市民更是烦恼。最近当局动不动就封锁道路,而另外一些原本就狭窄的道路也在施工,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导致堵车现象愈演愈烈。另外,多哈的道路建设上多弯路和绕圈,记者有一天夜间从新闻中心回记者村,本来步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的路程,却连堵带绕走了半个多小时。
虽然亚运会让多哈市民感到不便,但是此间媒体分析认为参加或观看亚运会的外国人并非是多哈堵车的罪魁祸首。多哈道路的随地施工才是造成堵车的根源。记者看到多哈的很多地段的道路都被挖得千疮百孔,以至于一些国外客人说多哈就像一个大工地。
多哈已经尝试了很多方法来治“堵”,不过效果并不好。目前多哈的公交车少得可怜,经常半天看不到一辆。也许,该市应该好好考虑发展公共交通,并更科学地疏导道路。
多哈的“堵”也有人为调度上的问题。如亚运会的很多比赛都在体育城附近进行。晚上比赛结束时,通常是采访各个项目的记者都同时涌向位于市中心的记者村的广场。为此,很多记者不得不排队花上一个小时来等二十分钟一辆的班车。与此同时,旁边的一些通往其他场所的组委会大巴,则百无聊赖地停在旁边。多哈机械的管理机制,带来的是时间和效率上的极大浪费。
亚运会期间的“堵风”也让组委会的官员们头疼,一些主管交通、住房和医疗的部门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采取应急措施。而负责协调的官员马拉齐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亚运会组委会呼吁各国代表团的运动员和官员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并已经以各种语言向国外客人们进行了宣传通知。其中一些措施甚至是强制的,如今天亚运村就闭门谢客,主新闻中心通往亚运村的巴士都已停止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