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一〇九
人物画家张永海:从心出发,漫步水墨
张永海正在创作巨幅画作《林则徐》。
民间老艺人领进艺术之门,迷醉人物画不改初心
张永海喜欢水墨人物画,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改初心,或许和他孩提年代的经历息息相关。
小时候,他经常对着家里龟裂的地板发呆,那些若隐若现的线条总是令他联想到曾经见过的人、物、兽。他的哥哥喜欢画画,他也就跟着涂鸦。家里人发现他似乎有绘画天分,因为每当他坐下来画,就变得沉静认真。
《满载而归》(2015年)
邻居有位老先生,名叫苏建质,又名林一隅,是个收藏家,从四川工作退休后回到家乡,张永海总爱跟在他身旁转。老先生家里有不少名家字画,诸如宋代花鸟、唐朝侍女、明清山水等,常借给张永海回家临摹。久而久之,他就对国画的水墨艺术沉迷不已。
要说张永海的启蒙老师,则不得不提福州工艺美术厂的老艺人林逸尘。这位先生是当时著名肖像画家高翼鹤的入室弟子,且和陈子奋、潘主兰、郑乃珖、周哲文等时常相聚,谈诗论画,交友甚深。林逸尘十分喜爱朴实勤快的张永海,将自己精湛的作画技艺倾囊相授。直到张永海进入福州三中读书,每天中午还是雷打不动地到师傅家里“开小灶”。十多岁的他,素描基本功就练得相当扎实了,经常义务为村民画肖像,长自己的本事。
为友人画像。
16岁时,张永海考上福州工艺美术学校,读了三年的雕塑专业。从此,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安格尔、罗丹、米勒等大批伟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就深深地印在张永海的脑中。因深受西方素描原理影响,又有多年雕塑的底子,许多人断定张永海会专攻当时热门的油画。可谁料张永海听从内心对国画的选择,拿起了毛笔,开启他水墨人生的华章。
兴许是和教育有缘,19岁中专毕业的他留在福州工艺美术技校当教员,后来架不住中专班主任林雪川苦口婆心的劝导,又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继续留校任教,直到2017年调离。
《吴昌硕》(2014年)
上世纪90年代,在大学教授素描的他技艺炉火纯青,常为刑警大队画嫌疑犯的肖像。常人难以想象,这是相当困难的。在没有监控探头的年代,张永海只能在目击者只言片语的描述中勾勒面容,涂涂改改直到基本符合,一幅肖像画通常要耗费半天,不亚于“爬了一趟山”。
“如果对着人画像,我只要两分钟,就能把握这个人的最大特征,画到神似。”张永海说,后来随着技术进步,他也从这样的“苦差”中得以解脱。不过,看到警方根据肖像画抓到嫌犯,他依然觉得很有成就感。
《远翥》(2016年)
水墨人物画是以人物为表现对象的,张永海认为,水墨人物画创作的核心是 “传神写心”,既要保持中国画传统的笔墨韵味,又要能够擅长借用西画的造型原理塑造人物形象。
除了技术层面,还应深入精神层面。“画家必须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时代变迁,关注人的本质存在,关注生命永恒的价值。”张永海不遗余力地展现普罗大众的面容,希望“记录一个民族的命运,承载一段历史的沉浮,勾勒一个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而建构水墨人物画在现实意义的精神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