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一〇六
“嘉铭堂主”陈志武:“凸鹰”有梦博艺空,“余生”无悔画名堂
陈志武在画室介绍自己新近完成的作品。
“师心”画云,矢志不渝坚持自我风格
矿工经历,就像“酒酿”,催熟了他这坛“酒”,既催出了他刚毅的性格,也催出了他独特的画风。
陈志武自幼喜画画。小学四年级受一位高年级同学影响,接触了国画,并买书自学。小学五年级,他受李白诗《望庐山瀑布》影响,画了首幅山水画。在1968年,他拜师大美术系张懿美为师,系统学习了素描、透视等基本功。
陈志武的山水画有个显著特点:画面山势雄浑,但又格外宁静。用他的话讲,就是“不热闹,冷峻”。友人曾如此评价:“陈志武的山水作品少了南方阴霾的天气和甜腻的味道,却另有一派北人直抒胸臆般高远状的大气势。”
要记住陈志武的画,只要记住他画的“云”即可。他笔下的“云”极具个性:是云又不似云。何解?传统国画画云,轻柔并带有曲线,看得出云是团状,左右在飘。而陈志武画云,却是用横竖直笔,把云画得像薄纱罩着,似有似无,“看起来是静止的,不像在天上”。
陈志武作品
谈起为何如此画云,陈志武介绍道,学山水画有三个过程:首先是“师古”,临摹入手;其次是“师造化”,把从古人处学到的技法通过写生体会;第三阶段也是最难阶段——“师心”,根据自身个性、学养、理念,画出自我面貌。
而这种“静止的、接地气”的云,正是他“师心”阶段的大胆尝试。陈志武认为,国画山水题材侧重意境,要创新就要在意境中突破。他保留了传统的皴法和线条,用“云”为“先锋”,营造出完全不同于古人也不同于今人的意境。
他还补充道,其画风形成,还受多方因素影响。
福建师大学习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一是大量写生,造型能力大大提升。二是观念影响。彼时范迪安上“西方美学史”课,让他了解到西方画的包容,“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念。”他说。
1981年,印象画派作品首次被引进上海展出。他记得,一进展厅,只见一幅高三米多、宽一米以上的大作,全部白色调,只在右下角画了几条象征光谱的色条,起名“森林里的阳光”。他被当场震住。他说,这深刻影响了他的意象山水画理念。
陈志武作品
采访临结束,陈志武敝帚自珍地递过来了一本厚厚的、部分页面已磨损的书。封面上清晰地写着“中国山水画史”。该书系陈传席所著,这是他最喜欢的书之一,虽已发黄,有空他仍会翻阅,并从中寻找山水画艺术发展的脉络和前人进取创新的精神力量。
在陈志武看来,“中国传统国画艺术历千百年积淀非常丰厚,但人的生命有限,都学是不可能的,因此从一开始学习就要有一种意识:形成自我风格。”陈志武表示,虽然目前自己的画法,并未被太多人认可,但自己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