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秀”出风采 文化“活”出魅力
——福州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系列报道之八
增进交流 文体活动掀热潮
5月,马尾魁岐小学棒球社的指导老师陈士栋带着15名球社学员,首次前往马祖完成了一项特殊的友谊赛。这是今年“两马”体育联合赛新增的一个项目:少年棒球比赛。“此次,两岸的青少年棒球爱好者在马祖岛尽情地切磋球技,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陈士栋感慨道。
“活动不仅仅是一场聚会,还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我们努力增加活动内容和频率,将两岸文化交流变为常态化。”马尾区文体局局长黄文斐说,“两马”体育联合赛至今已有12届历史,每年都会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打造新的项目或特色。据了解,2015年组建的“两马”童声合唱团,也作为其中一个文化表演团队,同期赴马祖进行展演。
随着“两马”童声合唱团、海峡两岸剪纸展等活动相继展开,两岸文化交流热潮涌动。“今年,我们还打算将去年首创20余场的马尾区全民健身活动向马祖延伸,邀请对岸居民一起来参与。”黄文斐说。
两岸文化,同源一脉。近年来,福州市将公共文化建设与两岸文化交流有机结合,构建了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两马”同春闹元宵等对台文化交流平台,每年都有大批台胞踊跃参与。
今年2月9日,2017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花海公园热闹开幕。活动汇集了上百个民俗文化项目,参与的现场演员近1000人,为广大市民献上了丰盛的两岸民俗文化饕餮盛宴。本届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延续往届传统,立足福建与台湾的地理优势,着重引入海峡元素,向福州市民展现丰富多彩、一脉同源的台湾传统文化,彰显心相系、血相融的两岸骨肉亲情与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不久前印发的《福州市“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要着力构建文化开放新格局,办好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论坛、博览会、艺术节、旅游节、电影节等重大活动,努力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打造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文化盛会;继续办好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两马”同春闹元宵、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宗鹤拳武术文化节、石竹山梦文化节、闽王文化节等品牌活动。
创新形式 文化传承有实效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宋代,福州是闻名全国的理学中心。理学家朱熹和他的学生,曾在福州地区办过不少书院,有据可查的就达11所之多。晋安区王庄街道的古建筑“讲堂圣境”(老福州们口口相传的“讲堂前”)就是其中之一。
基于这种地缘特殊性,晋安区王庄街道去年试点推出了“百姓讲堂”活动,借此打响自身的特色品牌文化。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请来一些名家,将朱子文化结合一些时事政治,以及党和政府的阶段工作重点,编排成歌舞、小品、书法、竞答等形式,展现给老百姓。
“一些传统文化和政策理论,如果直接传播,容易让人觉得枯燥。我们采取的表达方式浅显易懂,更贴近群体的多层次需求。”王庄街道党工委书记叶飞彬说,开展文化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普通百姓的文化程度,“要多花心思去创新活动形式,才能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
像这样的文化活动形式,福州还有很多。随着《福州市优秀文艺作品扶持和奖励办法》《福州市茉莉花文艺奖评奖办法》相继出台,福州市借势建立了文化创作题材库。近年来,新创剧目(节目)300多个,演出6000多场。其中有90多个在省级以上文艺赛事中获奖,30多个在全国获奖。同时,在闽剧、评话、伬艺、电视片等方面涌现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和福州特色的精品力作,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