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船工走内河,讲老福州的内河新事”——安泰河篇
本网记者水上实拍安泰河:红纱笼灯过斜桥,小家碧玉安泰河
2016-11-21 09:10:22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包书平 原浩
从古代穿越到现代 静静流淌
一条清理河道的小船入镜,与光影、树荫与碧清的河水组成了美丽的画面。熠熠阳光下,清清河水中,条石清晰可见,鱼儿成群结队,沿岸亭台楼阁,尤其是在澳门桥至通湖路桥河段,两岸的花木把安泰河装点得美丽多姿。
榕树的根须在水中洗涤,在阳光的照射下充满生机。
从古代穿越到现在,这条河在历史的时光里,丰腴清瘦变化着;两岸近20座古桥弓着背,默默承载了多少历史的脚步。
据悉,汉代至西晋,安泰河所在位置还是一片古泻海,直到唐朝,安泰河两岸的土地才形成。天复元年(901年),闽王王审知于子城外环筑罗城,安泰河成为“罗城大壕”的一部分。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复建南北夹城,安泰河成为内河。宋初,安泰河是福州主要的码头所在。宋以后,继续受退海的影响,江中沙洲大量出现,安泰河日渐淤塞缩小,渐渐失去港口作用。
安泰河上错落的石桥,是福州古桥文化的缩影。1992年,安泰河上的观音桥、馆驿桥、金斗桥、二桥亭、澳门桥、板桥、安泰桥等以“琼河七桥”之名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观音桥始建于明朝,清道光年间重建,并于1986年再次加固,是鼓楼区现存最早建的石拱桥。
【责任编辑:伊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