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二十四节气·小暑 >> 小暑·资讯

小暑不热 五谷不结

2022-07-05 18:19:09来源:中国消费报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一个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每年公历7月6日至8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刚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节气,但紧接其后的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节令,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南方食新 北方吃水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华胄艺术研究院院长吴玉田教授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壬寅小暑是7月7日(农历六月初九),小暑表示季夏时节正式开始,很多地区气温会超30度,绿树浓荫,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光顾。民间有食新、吃饺子、吃炒面、吃藕等习俗。“食新”就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供邻居乡亲分享来吃,以此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也要准备一份这些新货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而在江苏南京的老南京人,讲究在小暑这一天吃黄鳝,因为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尤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蟮最好。江苏徐州人入伏爱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据了解,小暑头伏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传统习俗,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由于伏天人们食欲不振,容易出现消瘦,因此称之为“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收割小麦及田间管理

  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生长。

  从小暑节气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自此降水明显增加,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小麦、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方面,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在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因此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进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处于分蘖期,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注意防治病虫,并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时节,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六月六家家晒红绿

  晒书画、衣物是小暑的民间习俗之一,有“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等说法,“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是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暴晒,以达到去潮、去湿、防霉防蛀的效果。

  起居养生方面,小暑时节炎热,对人体消耗大,会有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征象,所以此时强调解热防暑,补充体力。《兰亭诗画》总编辑、高级健康管理师姜兰说:“此时的天气潮湿闷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为避免暑邪入侵,最好忌喝冷茶、冷饮及食寒凉食物,建议喝热饮,如煮绿豆汤、热茶等,解暑防暑、补充体力、养阳补虚、排湿气尤为重要。”小暑时节,多吃滋阴、祛湿的食物,如温阳补肾、健脾益气、驱寒的羊肉,补中益气、除湿的黄鳝等肉食类;清热、养血、除烦的藕,性温和脾的白扁豆,清热解毒的绿豆芽,生津止渴的西瓜和西红柿、茄子等蔬果类;茯苓、石斛、麦冬、百合等可煲汤、健脾利湿的药材类。小暑即将入伏,天气炎热,注意防暑,对应这一时节应平心静气以养心。(记者 尹训银)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