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庐隐女儿李恕先首次来榕祭母 为这次“见面”她等了89年

2023-04-05 10:02:39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管澍

4月4日,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内,庐隐铜像前,一位92岁的老人用力地握着铜像的双手,眼眶发红,嘴里念念有词,久久不愿离开。她是“五四”时期蜚声文坛的女作家庐隐的女儿李恕先。这是李恕先首次来榕祭母。为了这一天,她等了89年。

庐隐女儿李恕先首次来榕祭母 为这次“见面”她等了89年李恕先抚摸着母亲的铜像,献上鲜花。

等了89年 到母亲故乡祭拜

李恕先是庐隐与著名诗人、翻译家李惟建唯一的女儿。此次祭母,李恕先带着儿子王若实、女儿王若莘,在清明节前从广东来到福州。庐隐的侄孙黄世明夫妇、侄孙女黄虹夫妇也随同前来。

“前面就是庐隐的铜像了。”工作人员在李恕先的耳旁轻轻说道。李恕先仿佛没有听到,直至轮椅被推到了铜像前,她才缓慢地抬起头,怔怔地望着穿着民国学生装、留着齐耳短发、将书本摊在膝盖上的年轻“妈妈”。

92岁的老人推开轮椅,站起来,急切又蹒跚地挪到了铜像前,又是长久地凝望,深深地对视。接着,她抬手抚摸着“妈妈”的肩膀,随着落肩的衣袖,慢慢地下滑,直到紧紧攥住了“妈妈”的手。不能长久站立的老人仿佛把重心都依靠在了这尊妈妈的铜像上。她嘴里絮絮叨叨地念着:“妈妈,妈妈,睡着了。”

1934年5月13日,庐隐在上海逝世,年仅36岁。在庐隐追悼会上,著名文学史家刘大杰的夫人李辉群把当时年仅3岁的李恕先(原名李瀛仙)揽进怀里,问道:“瀛仙,你的妈妈呢?”年幼的李恕先用食指压着嘴唇,做了一个示意小声的动作,说:“妈妈睡着了。”

母亲去世后,李恕先跟着父亲离开了上海。1950年,在四川成华大学读书的李恕先参军入伍,先后在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广州空军担任创作员、演员。1958年她转业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任文学编辑,1964年调到广东电视台任编导。

1979年,李恕先前往上海,几经周折找到了埋葬母亲的永安公墓原址,但时代变迁,公墓已被夷为平地。她找不到母亲的墓。后来,她在《怀念我的母亲庐隐》中写道:“这是一次没有墓地的扫墓,一次心灵深处的扫墓。”

庐隐是福州人,出生在南后街。2007年,“福州三才女”——冰心、庐隐、林徽因铜像在三山人文纪念园内的三山名人雕塑园落成。李恕先一直想来母亲的故乡祭拜她,4日终于如愿了。

这是她第一次来福州,她哽咽地说:“母亲的故乡,就是我的故乡。”

庐隐女儿李恕先首次来榕祭母 为这次“见面”她等了89年庐隐与李惟建。王若莘供图

她讲述母亲的“红色朋友圈”故事

在母亲铜像前祭拜后,李恕先带着儿女参观了闽海百年历史纪念馆。随后,李恕先作为闽海讲坛的开讲嘉宾,介绍了母亲的“红色朋友圈”,讲述了她与李大钊的故事。

1919年秋,庐隐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之一)。1920年李大钊成为庐隐的老师。他们不仅是师生,更是革命良友。1922年庐隐大学毕业后,仍与李大钊保持密切联系。她得到了李大钊一本珍贵的手稿《论文集》,内容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她曾公布了李大钊最后一封遗信,信中写道:“与革命良友共勉,誓言有三:欲大有作为,解决国家生命问题,唯赖我等自身彼此增进学识,任它狂风暴雨,我总不低头,与尔共誓,拼将热血精神,同上昆仑铸国魂!”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庐隐冒着生命危险,与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一起去收殓恩师的遗体,并一路护送。之后,庐隐发表了《壮志长埋》《吊英雄》等纪念李大钊的文章。

李恕先还讲述了母亲与高君宇、石评梅的故事,介绍了母亲以“五四”运动领导人——中共二大和中共三大中央委员高君宇与石评梅的革命爱情故事为蓝本创作的长篇小说《象牙戒指》。

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也是庐隐战友和至亲的纪念地。郑振铎的铜像也在这里。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19年初冬,郑振铎奔走成立福建同乡会,庐隐与他一起创办了会刊《闽潮》,宣传“五四”爱国精神。

李恕先说,郑振铎喊母亲为“大姐”,对她也特别关怀。李恕先一行人4日也为郑振铎的铜像献了花。

庐隐的舅舅是晚清国医力钧。力钧的许多后人曾投身抗日,他们的英名如今都刻在三山人文纪念园内的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上。李恕先也来到这里献上了白菊花。

□相关链接

福州的女儿庐隐

庐隐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之意。庐隐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首位女会员。她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并列“民国四大才女”,与冰心、林徽因并称为“福州三大才女”,是“五四”女作家中第一个写革命题材的人。茅盾曾说:“‘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于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不能不推庐隐是第一人。”

庐隐在福州南后街出生,祖籍地是侯官南屿(今福州市闽侯县南屿乡岭东村)。她3岁随父迁居湖南,成年后多次回到家乡,对福州有着很深的感情。“在这所房子的对面,是峙立着无数的山峦,当晨曦窥云的时候,我们睡在床上,可以看见万道霞光,从山背后冉冉而升。”这是庐隐描写的1925年的鼓岭。

1926年的青年会,聚集了当时福州的“新潮青年”,庐隐也在其中。她的散文《灵海潮汐致梅姊》中,提到在青年会看无声电影《月宫宝盒》的情景。

在闽侯县南屿乡岭东村有一座庐隐纪念堂,她居住过的鼓岭古厝也将开辟庐隐纪念馆。(记者 管澍 文/摄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