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市劳模毛有仓诠释“三创” 扎根山间以匠心育良种

2022-08-29 07:23:39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李白蕾

市劳模毛有仓诠释“三创” 扎根山间以匠心育良种毛有仓(左二)和福建农林大学师生探讨果树整形及栽培技术。 (受访者供图)

第三届海峡两岸(福州)职工创新创业创造大赛报名刚刚结束,为了给选手们树立“三创”学习榜样,市总工会推出一批劳模工匠典型。其中,市劳模、永泰县丰园蔬菜育苗有限公司经理毛有仓的故事备受称道。他推广西红柿嫁接苗,虫害防治率提升至95%;推动工厂化水稻抛秧育苗,效率提高8倍;实现国内首家机械化培育莴笋苗,带动省内万亩莴笋种植采用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每亩增产500公斤以上……

改良品种

西红柿从“死去”到存活

毛有仓来自南平市政和县农村,2006年来到永泰县盘谷乡。

“我当时还在基地打工,当地农民看到基地种植的100多亩西红柿长势良好,可他们自己种的西红柿都死了,非常不解,通过村干部和我联系,强烈请求我帮他们育苗。”毛有仓说,村民的需要给了他创业的动力,2008年他与爱人开始创业,为当地农民培育菜苗。

“盘谷的高山西红柿夏季深受市民欢迎,但地下虫害难以控制,村民种的西红柿因虫害感染青枯病相继死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推广嫁接苗,现在青枯病防治率达95%。”毛有仓说,目前盘谷、大洋、红星等永泰乡镇的老百姓种植的高山西红柿中,七成的菜苗是他的公司提供的。

“我们原来将西红柿种在山上,毛有仓教我们改种在山脚,还教我们大棚栽培。用了他的种苗和种植方式,产量提高了,口感也更好了,价格比外省过来的每公斤能多卖一二元。算起来亩产值有3万多元,每亩利润2万多元。”村民林先生说。

十年攻关

育苗从3个月到8小时

如今,毛有仓的公司是国内首家机械化培育莴笋苗的企业。回想起长达10年的莴笋种苗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研究经历,毛有仓感慨地说:“最难的时候,农科院专家都劝我放弃,但这是市场空白,填补的路注定很难,我接受挑战。”

为什么莴笋苗这么难育?“传统育苗方法是播撒,‘靠天吃饭’,无法为莴笋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种苗存活率低,而且长得参差不齐,产量和利润不高。”毛有仓说,莴笋种子形状不规则,而且表面带刺,买来的设备根本没法播撒。

毛有仓潜心改良莴笋的播种问题,经常凌晨就起床,眼睛盯着设备,心里想着如何改造,“第一台设备前前后后花了5年才改造完成,第二台设备也花了一年改造才算真正使用”。

解决机械化播种问题后,播种后不一定发芽、发芽后成苗十分脆弱等问题一个个被攻克。有了机械化育苗,从前80万株育苗需要10个人花3个月才能完成,现在仅需8小时!

机械抛秧

村民从嘲笑到认可

在毛有仓的种苗培育温室,记者看到,这里顶上有一面液晶显示屏,上面显示着实时温度、湿度、光照度、碳排放量等。宽敞的大棚里,绿油油的菜苗和水稻苗长势喜人。

“这两年我一直在探索机械插秧道路,因为永泰是山地梯田,普通机械插秧难以推广。后来,我回溯到抛秧技术,尝试机械抛秧。”毛有仓说,他想让永泰的粮食产业走上抛秧道路,解决农村插秧难问题,让梯田都能轻松插上秧,让老百姓的腰杆子直起来。

据毛有仓介绍,水稻机械抛秧从2018年开始试验,2019年进入示范阶段,2020年少量推广,现在已在永泰大面积推广,试验田从最初不足百亩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亩,“机械抛秧与人工插秧相比,效率提高8倍,产量也略高,而每亩的成本可节省五六十元。村民开始还嘲笑我,不相信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水稻种植方法还能改变,尝试之后发现效果真不错,现在越来越认可我了”。

获评市劳模后,毛有仓在基地挂上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牌子,持续攻坚种苗研发。“搞种苗研究,对我来说是创业;在我之前,没有答案和标准,就是创新;别人做不出来的难题,我做出来了,就是创造。”毛有仓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三创”的含义。(记者 李白蕾)

【责任编辑:陈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