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创造幸福——“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 >> 创造幸福·区县成就 >> 仓山

仓山区委书记郑子记:提升“颜值”壮大产业 共建共享美丽新家园

2022-05-10 07:43:40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王玉萍

开栏的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福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连续三年(2019-2021年度)排名第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中共福州市委乡村振兴办与福州日报社联合推出“县委书记谈乡村振兴”专栏系列访谈,聚焦10个县(市)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情况、特色亮点,邀请县(市)区委书记畅谈今后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路举措。敬请读者关注。

提升“颜值”壮大产业 共建共享美丽新家园

——专访仓山区委书记郑子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福州的“南大门”,仓山区正全面落实强省会战略,奋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先行示范区,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走出了一条乡村美、产业优的乡村振兴“新路”。9日,仓山区委书记郑子记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继续以“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为抓手,不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中心城区,全面打响仓山美丽乡村品牌,为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近一个月来,仓山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区直各单位党员干部下沉至乡村持续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盖山阳岐风貌区、城门林浦古村等地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持续增强,新时代美丽乡村图景频频刷爆朋友圈。请问在推动乡村振兴中,仓山区如何发挥优势,用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郑子记: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近年来,仓山区积极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持续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我们在选好班子上寻求突破,2021年,全省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仓山是最先完成的,仅用了25天,取得历届形势最稳、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喜人成绩。我们在班子建设上寻求突破,实施“小区党组织提质工程”,小区党组织覆盖率从去年初的19.6%提升至82.9%,基本实现应建尽建。我们还在党建示范上寻求突破,推进环南台岛滨江党建示范带建设提升,打造了一批特色党建示范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仓山工作走廊,先锋村、绍岐村、横龙村等政治生活中心都成为全市党群活动的中心品牌。

记者: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仓山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辖5个镇8个街道包括102个行政村、92个社区,可以说乡村振兴难度不小,请问仓山区在补齐城乡环境短板方面下了哪些功夫?

郑子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近年来,仓山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把人居环境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我们以专项行动为抓手,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区四套班子带领区直各单位党员干部下沉至13个镇街行动、发出倡议书等形式,广泛动员多方力量积极参与“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围绕争创一目标、依托一张网等“七个一”工作机制,以村庄清洁“六清一改”为主要内容,一抓抓三年,优化人居环境,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有乡愁、有特色的都市型美丽乡村样板。

我们以常态机制抓落实,推进人居环境常态化督查考核机制,成立13个督查组开展督查工作,下达28期通报,1.6万余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全面落实“河长制”“河长日”制度,解决内河问题1228个。

我们还以宣传引导抓长效,进村入户宣传教育近1000场次,营造共建共享的乡村环境整治浓厚氛围。

记者: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在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仓山开展了哪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哪些成绩?

郑子记:仓山区作为福州大开发大建设的主战场,近年来,我们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等举措做强村集体经济。其中,重点探索了“区统筹、镇主导、村受益”的回购商贸楼机制,充分利用征迁10%留用地款购买商贸楼和店面,有针对性地引导重点项目入驻,有效盘活了集体资产,推动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2021年,各村回购商贸楼约4.3万平方米,价值达2.18亿元。目前,仓山区102个行政村中,村财达到50万元以上的有97个,占比高达95.1%,此外,500万元以上的有32个,1000万元以上的有5个。

我们还发挥福州城区文物大区的优势,持续深挖闽都文化资源,不断加大古建筑的活化利用力度,深入挖掘仓山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阳岐、郭宅、台屿等22处村博物馆,形成“一场馆一品牌”特色文化展示格局,推出22个红色参观学习点和5条参观学习线路,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王玉萍)

【责任编辑:卓德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