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一份“城市”思念 80后工科男生玩转传统手工艺
陈龙
通过这些盒子,可以将明信片在规定月份寄送出去。
福州新闻网5月25日讯(本网记者 邱陵 陈萃 经济频道记者 杨斌 兰志飞)80后湖南小伙子陈龙,名字读起来酷似国际武打巨星“成龙”的男生,骨子里也流淌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创业热血,所不同的是,陈龙浑身上下透着清新逼人的“文艺范儿”,他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福州三坊七巷经营着自己的文创商铺,虽远离千里之外的家乡,却因为寻觅福州味道而乐此不疲,“通过我们,把蕴藏着福州城市思念的礼物带到异乡。”
创业:创新传统工艺 融入现代元素
1988年出生的陈龙,是湖南岳阳人,8年前,他从家乡来到福州上大学,读的是福建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一开始,初出茅庐,怀揣拯救世界的美好梦想,可你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陈龙坦言,自己平时就爱好涂涂画画,钟情于传统手工艺制作,再加上冷门专业带来的就业难,始终像一朵乌云笼罩在他心头,很快就对专业课程失去了兴趣,接着奇迹般开启了大学四年的创业之路。
大一下学期,不甘寂寞的陈龙组建了学校首个美术社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将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播开来。
“我发现周围有不少同学喜欢传统工艺,但是学校里又缺少一个平台让他们秀出才华,我就是要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据陈龙介绍,在中国众多民间工艺中,剪纸占据着独特的分量,因此,社团成立后,即以剪纸为核心,定期为社员组织培训,让他们了解剪纸的来源、设计技巧、制作方法。
社团要求学员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要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比如,在剪纸艺术中糅进绘画手法中的白描和速写,让剪纸走时尚路线。
大三时,陈龙离开了社团。在三年的时间里,他接触了大量的传统工艺知识,认识到这个行业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同时也意识到传统工艺文化发展过程所遭遇的问题。
陈龙认为,如果能将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制作出一些符合现代人消费口味的产品,这比旅游市场上千篇一律的文化消费品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2010年10月份开始,大三的陈龙带着几位小伙伴,在南后街租用了一个亭子,销售他们采购回来的文化旅游产品。
除了剪纸,陕西皮影、潍坊风筝、河北年画、天津泥塑、四川草编、福州纸伞……他们跑遍大半个中国,搜寻天南地北的特色工艺品,最多的时候,南后街有15家店铺分销他们的产品。
专注:寻觅福州味 做城市最传统的手工艺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陈龙以为一切走上正轨,准备大施拳脚的时候,房东收回亭子,创业伙伴分道扬镳,积压数十万元的货品销售无门,仅以几百元价格当废品卖掉,事业陷入困境。
迷茫之际,他想到青年创业促进会,并成功申请到一笔5万元的创业基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他结识了许多福州本土知名企业家,给他的文创商铺“把脉问诊”,开出药方。
经过深入分析,陈龙意识到,他对于自己做的事从来没有清晰的定位,不过是在单纯的买和卖。他开始思考:自己产品的定位是什么?如何在福州站稳脚跟?未来要怎么发展?
“过去,我们战线拉得太长,其实,大而全对于创业初期的我来说,并不合适,我的方向应该调整,往小而精走。”陈龙说,2014年下半年,借着三坊七巷启动新一轮业态调整的良机,他重振旗鼓,精心设计了主题为“做最有福州味道的小店”的商业方案,成功突围,拿下南后街的一间黄金位置沿街商铺。
这是一间仅有30多平方米的小店,从里到外洋溢着浓郁的福州风情。古朴的店门口悬挂着两柄福州油纸伞,走进去,两侧货架上依次摆设着福州茉莉干花、福州果茶、福州剪纸、手绘明信片等,随处可见的福州元素,让人流连忘返、爱不释手。
比如,一副“福”字剪纸,乍看之下,并无特别之处,仔细推敲,如果您熟悉福州的历史文化,很快会发现,这“福”里囊括了三山两塔一条江,茉莉花茶马鞍墙,实在是精巧至极。
又如,十多种福州美食通过卡通风格手绘在明信片上,包括鱼丸、肉燕、捞化、拌面、锅边等,可以让外地游客迅速知晓“舌尖上的福州”,并带着自己独特的心情寄语送给远方亲朋好友。
“我们的全新品牌叫做‘城思’,我要把一个城市最有传统特色的东西都放到店里来。”陈龙的文创小店产品分成四类,包括小食,手作,文创和读物等,多数是原创设计,然后向全国各地传统工艺品生成商下单订制,单价多在30-100元之间,销量日益看涨。
在明信片货架下有一排抽屉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抽屉分成12个小格,每格代表一个月份。“我们可以为客人提供免费代寄明信片服务,只要选择你想要邮寄的月份,我们定期会帮客人邮寄。”陈龙介绍。
此外,店门口还粘贴着不少明星与他们店铺产品的合影,陈龙告诉记者:“有明星来福州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合作伙伴,送上最具福州特色的手工艺品。例如,送给林志颖的皮影,送给老男孩的剪纸,到目前为止,一共送了20多位明星,他们都很喜欢福州味道的手工艺品。”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