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 焦点图

还绿于山焕生机 还山于民更有福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2022-01-19 09:09:05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莫思予 林奕婷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双骖园。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林奕婷 通讯员 彭辉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叶义斌摄

  “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提出的殷切期望,正在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中化为“实景”。

  “三山两塔一条街”的古城空间格局,保留了福州这座山水城市的厚重记忆。作为“三山”之首,乌山自唐以来就是游览胜地,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以省气象局拆迁为契机,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进一步“还山于民、还绿于山”,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城市,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19日,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展现千年历史名胜。

  开门迎客

  双骖园打造乌山西南侧主入口

  开阔的广场、古意的亭阁和错落的花草,渲染出乌山人文与自然相融的深厚历史底蕴。在乌山路白马路口,刚亮相的双骖园令往来市民眼前一亮,这里正是新打造的乌山西南侧主要入口。

  “双骖园旧名荔枝园,是100多年前福州知名藏书家龚易图斥资修建的4处园林之一。”鼓楼区园林中心主任李建国介绍,双骖园曾以藏书和园中荔枝著称,藏书5万多卷,为全省之冠。

  为了重现历史风貌,市城乡建总和设计团队专门拜访龚易图先生的曾孙龚钧智,了解到双骖园中有乌石山房、袖海楼、啖荔亭等建筑,夏天是龚家的避暑之处。

  目前的双骖园复原了园林格局,多株古荔作为古树名木加以保护,还根据旧载建设了双骖亭与俱有亭,为市民提供休憩之所。来到地势较高处的俱有亭,便能看到白马河的风光。

  “啖荔坪、袖海楼正在进行整体提升,计划补植上百棵荔枝树,重现荔枝广植的繁盛情境。而与俱有亭相距不远的建筑将改造为具备藏书功能的致用书院。”市规划院乌山二期项目设计负责人余捷说。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邻霄台上不危亭。

  登高览胜

  邻霄台邻霄阁与镇海楼遥相呼应

  “峭拔几千仞,孤高无四邻。”这是北宋福州郡守蔡襄登邻霄台时留下的名句。如今,市民游客也能在乌山感受到登高远眺的宏大气魄了。

  邻霄台地处海拔84米的乌山制高点,俗称进香台,也叫清虚台,是乌山三十六奇景之一,古时福州百姓的重阳登高之处。上世纪50年代,这里被改造成气象观测站。

  随着周边多个建筑被拆除,通过对比不同角度旧照片、翻查旧照片旧档案等方式,邻霄台建成通透的景观长廊,重现不危亭、双松梦、初阳顶等古典园林景观。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1900年前后拍摄的邻霄台。(资料图)

  位于乌山之巅、同属三十六奇景之一的不危亭,是目前乌山上唯一一座石亭。迎着落日余晖,顺着开阔的视线通廊即可俯瞰福州城,无论是北边的镇海楼,还是南侧的万宝商圈,尽收眼底,360度无死角展现大美福州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的新图景。

  不远处还有依山而建的邻霄阁,不仅可以俯瞰整片三坊七巷,也能远眺北侧城市风貌。“邻霄阁的朝向与镇海楼相呼应。晚上,当镇海楼的夜景灯光亮起后,邻霄阁的夜景灯光也将亮起,实现两处建筑的‘相望’。”市规划院该项目设计负责人陈志良介绍。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提升改造后的落景平。

  休闲佳处

  西园通德园尽显山水之趣

  青竹搭筑的篱笆、参天的古榕,邻霄阁下的西园充满闲趣。

  西园内树荫茂密,一棵古榕树遮蔽道路,开辟为林下空间,打造了数处桌椅。另一侧,借山势落差构造石洞,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隐于其间,石洞外栽种了颜色多样、高低错落的植物,以复原花圃形式。

  “由于邻霄阁与镇海楼相对,为了形成更好的视线通廊,西园的坡面还将片植福建山樱花,丰富视觉效果。”余捷说。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改造前的落景平。(资料图)

  同时以新面貌亮相的还有通德园。项目团队根据《乌石山志》深入挖掘乌山的历史人文内涵,在乌山西部确定了通德园的点位。

  “原先这里是一片建筑群,现改造为以道德文化为主的通德园。”余捷介绍,园内分别建设了致养亭和餐霞仙馆。古雅的餐霞仙馆前,挖掘有一口水池,池树相映,烘托出“欲上青天揽明月,闲与仙人扫落花”的氛围。

  据了解,通德园的位置相较其他景区更独立,之后或将作为休闲文化空间加以使用。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摩崖题刻“寿山福海”。

  文化寻踪

  26处摩崖石刻重现

  品“寿山福海”,览“海阔”“天空”,穿过初阳顶,就可以近距离感受3处摩崖石刻的文化魅力。

  此前,“寿山福海”石刻隐于土方下,不为人知;“海阔”“天空”两块大体量摩崖石刻相距十余米,因断头路的阻碍,市民难以同时一饱眼福。

  乌山二期工程通过拆除建筑、梳理绿化、重修步道等方法,让26处摩崖题刻重现,并通过乌山步道网络的贯通,将它们串联在一起。

  清代“寿山福海”榜书就在通往邻霄台西侧通道上。据了解,该石刻是在拆迁后的省气象局原址石壁上发现的,随着园路打通、水塔拆除,“落景平”节点恢复,市民既可感受“寿山福海”的风采,也可以从此处山间步道通往三十六奇景之一的“海阔天空”。

  而走入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石天景区,犹如进了一座露天书法石刻博物馆。“乌石山的摩崖石刻是全国第七批重点文保单位,我们正在对摩崖石刻内容进行整理,希望可以向市民更完整地呈现背后的故事,将乌山的文化资源与大众共享。”李建国说。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修复后的王壮愍公祠。

  探山新径

  罗浮岭景区贯通北坡断点

  亭台和石桥古韵悠悠,绿意与水色相映成趣。在乌山北坡,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罗浮岭景区是乌山二期最早亮相、受到市民喜爱的北向观城游览点。

  罗浮岭景区原来存在占山建设的建筑组群,如今从乌山北坡拾级而上,原本的北坡断点,经拆除、保护、重整等精细化施工,不仅亮出乌山的原始山岩地貌,还贯通了新的登山路径。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上世纪初拍摄的王壮愍公祠。(资料图)

  踏上罗浮桥,跨过潺潺流水,迈步石阶山道,游客们一路可以欣赏到“赵榜眼读书处”等摩崖石刻,还能直达景区的核心区域——王壮愍公祠所在的景区平台。

  绿树掩映下的王壮愍公祠恢复了旧貌。据《乌石山志》记载,王壮愍公祠建于清咸丰十一年,祀浙江巡抚闽县王有龄。此次保护修缮过程中,市城乡建总通过老照片、史料等收集,尽可能留住古建筑的风貌。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站在邻霄台上可俯瞰福州城。

  还山于民

  乌山二期山体复绿达5.1公顷

  乌山历史风貌区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连成一片,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一期已于2012年5月完成,二期改造工程于2020年6月启动,总投资约1.8亿元。

  此次保护修复提升工程秉持“还山于民,还绿于山”的原则,清理拆除省气象局及省广电风貌不协调建筑共45栋,总面积29626平方米,山体复绿面积5.1公顷;结合乌山原有历史风貌,根据《乌石山志》等古籍历史记载,讲好乌山三十六奇景故事;形成10个主次出入口、总长6.8公里的三大环形游线的游赏园路系统。

  “下一阶段,除了完善配套外,我们还计划建设‘数字乌山’,将摩崖题刻、榕树文化等乌山历史文化内涵,以数字化手段进行展示和讲述,打造集文物古迹保护、观光游览、山林休闲、科研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环境优美秀丽的风景名胜公园。”陈志良表示。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邻宵阁。

  记者手记

  让山水之城 “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莫思予 孙漫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精心设计打造的“闽江之心”最美岸线,到“还山于民、还绿于山”的乌山历史风貌区二期,再到彰显闽都文化底蕴魅力的内河旅游航线、温泉体验点,一个个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以“匠心”雕琢了一幅幅高品质生活图景。我们从中看到“两江四岸”的新风貌,体验到温泉之都的新魅力,触摸到河湖治理的新成效,感受到名城保护的新成果,人民群众共享福州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的美好。

  当前,福州努力做大做优做强省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如何让福州更加现代化、更具国际范,让发展成果更好地造福于民?这要求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对标国际一流,精雕细琢创造精品,也要坚持人民至上,因地制宜补齐短板,通过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人居环境和文化内涵,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二期正式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