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伙伴掉队”

“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迈向未来的中非合作”主题边会观察

2021-07-20 07:20:11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林瑞琪 林奕婷

“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迈向未来的中非合作”主题边会观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梅希蒂尔德·罗斯勒女士致辞。

  福州日报记者 林瑞琪 林奕婷

  近日,世界遗产大会委员会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福州宣言》。宣言呼吁,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开展更密切的国际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非洲优先”是近年来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基本战略。昨日,“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迈向未来的中非合作”主题边会邀请中外专家学者“云端”相聚,共同回顾世界遗产领域的中非合作成果与经验,共同探索中非世界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新路径。

  困境

  世界遗产名录

  对非洲而言代表性不足

  雄伟壮观的金字塔、风光旖旎的乞力马扎罗……在非洲,历史变迁塑造了当地生物与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人文景观的丰富性。

  “非洲的世界遗产是整个世界遗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组成部分。”当天,与会嘉宾一致肯定了非洲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非凡价值。

  然而,非洲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区主任Muhammad Juma在边会主旨发言中提到,非洲仅有20个国家将遗产的保护管理写入国家政策中,有6个国家没有对此制定任何政策。数据显示,世界遗产名录中位于非洲的仅占9%,代表性严重不足,其中约有1/3的非洲世界遗产处于濒危状态。

  “非洲优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长期以来所一直强调的,这一战略在《福州宣言》中再次重申。

  “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伙伴掉队。”本场边会上,非洲世界遗产基金主任苏艾布·瓦里苏的反复呼吁道出了嘉宾们共同的心声。

  交流

  向中国“取经”

  强化世遗保护管理能力建设

  “在世界遗产能力建设的大框架下,要面向政府机构、遗产参与者、社区、大学和青年制定非洲大陆和非洲各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策略。”Muhammad Juma提出,中国在文化遗产的提名和保护管理的经验,对非洲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来自博茨瓦纳大学的Susan Osireditse Keitumetse女士表示,非洲的大学虽然已逐步建立了非洲文化遗产课程,但仍缺少具体的发展平台和标准。“博茨瓦纳大学可以依托孔子学院设立青年国际合作网络,对标中国的世界遗产能力建设。”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是因为中国找到了表达自己历史文化的方法。”在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教授吕舟看来,非洲的申遗工作要取得突破,就要打破原来固有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基于文化多样性探索属于非洲的文化表达,从认知体系、价值表达多方面建立符合非洲遗产特点的辨识和阐释体系,让世界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非洲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展现非洲遗产的文化价值。

  “这不仅是非洲自己的事情,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吕舟呼吁道。

  未来

  5年计划谱写中非合作新篇

  会上,中国与非洲初步就中非世界遗产领域能力建设合作形成了为期5年的长期计划。该计划旨在为非洲和中国之间世界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遗产地管理者建立更加直接的知识交流平台,增进非洲和中国世界遗产领域从业者之间的相互认识与了解,分享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方面的优秀实践经验,建立合作项目,通过世界遗产更好地促进所在地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中非世界遗产领域的信息分享平台要搭建得牢固可靠,就需要将更多的机构纳入进来,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和对外关系部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二类中心,非洲世界遗产基金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等。

  据了解,在长期计划中,中非双方希望每年以边会形式提出本年度议题,年度期间以1次~2次线上或线下会议形式开展研讨,经过几年会议研讨的积累,将专家发言整理汇集成论文集或案例集出版,与更广泛的专业者分享。双方讨论的议题可以与当下的申报相关,如世界遗产申报机制改革与申报准备,或是与长期的保护管理工作联系,如世界遗产教育与青少年参与,世界遗产检测体系与定期报告等。

“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迈向未来的中非合作”主题边会观察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