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红蟳公社构建政府主导、村企共建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治理之变:融合推进 智慧治理
运营融合 盘活资产
在红蟳公社红蟳养殖示范区内,有一栋两层的联排房子,一层挂着琳琅满目的招牌,集中了金砂小卖部、公社饭店、蟳嫂文创室、土特产店、鱼丸店等,烟火气十足,二楼则是“金砂通”智慧乡村治理中心。
在改造中,分散各处的临搭小屋,经过修缮提升,成为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植入商业餐饮、农文旅创业园、土特产品展销、智慧乡村治理中心、乡村会客厅、休闲书吧等功能。
“这些房子原本一文不值,现在每个月可为村里增加村财收入五六万元,公社运营成熟后,停车场也有一笔收入。”金砂管理区党委书记陈善明介绍。
此外,350亩养殖鱼塘,成为红蟳养殖示范区、钓鱼基地、船屋餐饮区、鱼屋民宿区、灯光秀展示区、演艺平台;30亩闲置农庄化身乡村振兴讲习所、拓展基地、农业新品培育基地;50亩闲杂地则改造为蟳浪广场、云上菜园、停车场、乡村集市广场,实现了人居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村集体的收入还不止这一块,多业态的注入让土地收益也水涨船高,从每亩不足500元提高到1500元,靠土地流转一年可新增收入50多万元,是原来的好几倍。
村集体资产活了,村企联手让红蟳公社IP进一步做优做强。
红蟳公社是琅岐打造“菜篮子”的示范区,村集体牵头成立了农业综合合作社和红蟳养殖合作社,鼓励村民以土地、技术等入股,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营销,提高红蟳规模化和高科技养殖水平。红蟳公社提供产品包装和文创设计,搭建营销平台,使红蟳销售量价提升30%。
将村庄立面改造和公社景观结合,创意点亮乡村。在农房裸房整治中,聘请专业画师进行农房外立面改造,植入世界乡村大师艺术彩绘,走在田间阡陌,色彩艳丽的巨幅彩绘撞入眼帘,带来“诗和远方”的美感。
微投入、微整治,不搞大拆大建,保留农田耕地等基本格局,又为村庄留文、留白、留魂。“没花多少大钱,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很多游客第一眼的感受。
闲置劳动力资源也盘活了。陈虹说,“我们尽量用本地化员工,有用人需求通过村里介绍,既解决困难群众的需求,村里介绍的我们也放心。”目前已有10多名村民在公社内找到保洁、保安等工作,每个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管理融合 共治景区
春节以来,琅岐红蟳公社田园牧歌光影艺术展每晚亮灯。光影展由专业团队设计,包括蝶变金砂、田园牧歌、五谷丰登、歌唱祖国、时光隧道等不同主题大型灯组,还有点缀在田间阡陌的星星灯、葫芦灯、稻穗灯等,总面积达300亩。
早在亮灯前,区镇、景区物业、公社运营方、村集体就开了两三场部署会,研究景区限流和疫情防控方案,由区、镇、村领导带头坐镇,镇、村抽调安保力量配合物业,做好设卡测温、人流引导、秩序维护等工作。
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客流达到高峰,游客欣赏着璀璨的光影效果,踊跃体验击鼓声控灯光、时光隧道等互动项目。在出入口和中间段,都能看到村干部和保安的身影,他们做好测温验码、维持秩序,劝导游客等疫情防控工作,织出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控网”。
初三晚上,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区、镇、村干部下班了,陈虹才长舒了一口气:首次大客流考验,平稳过渡!
红蟳公社既是旅游景区,又是生产园区、还是乡村社区,企业运营、物业管理、乡村治理三者互相交错,权责无法厘清,但三方通过联席机制互相沟通,互相支持,解决乡村的景区化管理难题。
陈虹一直担心的游客和原住民之间的矛盾,找到了解决之道。
“在一个开放式的景区,如何做到客不扰民、民不扰客?这是一篇大文章。”陈虹说。天气晴朗时,农村人习惯露天晾晒衣物、干货,看似无伤大雅,对景区品质和游客体验却是严重的扣分项,更别提随地吐痰、乱堆乱放等毛病。
金砂管理区主任陈治同告诉记者,村里通过加大乡风文明宣传、开展家园清洁、推动平安综治等行动,为景区提供良好发展环境。“通过慢慢引导村民将不好的习惯改正,乱倒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基本看不见了。”
在金砂,田园海岛的原始生态是红蟳公社的“招牌”之一,清澈的内河流淌,农田里、海堤旁、甚至窗外,随时能目睹白鹭和天鹅翱翔的美妙身姿。政府和村集体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让禁猎珍稀鸟类成为自觉,同时加强水系治理和维护,构建了景区环境的“大气候”,筑起了“护城河”。
- 琅岐村民比拼手速 19秒绑好一只红蟳(2024-10-09 08:38:53)
- 国风劲吹 国庆马尾文旅收入超一亿(2024-10-08 17:30:32)
- 马尾区总工会举办诗歌朗诵会暨书画摄影创作展(2024-09-26 15:28:03)
- 马尾:一马当先立潮头 赓续奋斗谱新篇(2024-09-26 08:52:31)
- 琅岐大桥启动桥面改造(2024-09-25 07:39:39)
- 琅岐大桥焕新工程启动(2024-09-22 08:26:37)
- 所长话市监|黄文硕:多措并举守护人民满意的市场环境(2024-08-30 16:59:43)
- 琅岐蛏抢“鲜”上市 以个头不大、口感细嫩著称(2024-08-23 07:57:05)
- 同吃同住中发现彼此之同——海峡青年交流营地见闻(2024-08-17 08:40:13)
- 海峡气象青年汇开展“5+1”研学(2024-08-16 08:18:1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