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刘爱珠:用中国非遗展现世界遗产风采
发布时间:2021-01-29 21:34:14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吴哥的美,首先是佛像的微笑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比较内敛,而他们十分阳刚、开放。”刘爱珠说,其次是吴哥的树有一种沧桑之美,东南亚热带气候有利于树的生长,也说明它年代很久远,树才会长这么大。
小作品不过瘾,刘爱珠一直苦苦思索,如何将神妙的吴哥古迹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寿山石上,用中国非遗来展现世界遗产的风采。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9年,得知刘爱珠的想法后,学生马铭生告诉她,福清一家公司多年前曾购得两块大型寿山石,邀请她前去挑选。刘爱珠一眼相中一块重为15.48吨的峨嵋石,并和石主王春松一拍即合,联袂创作这件作品。2019年春节,刘爱珠带上学生马铭生、陈光波,专程去吴哥窟采风,有的放矢地细细考察,形成了大致的创作思路。
面对这块“巨无霸”,刘爱珠团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固定立稳,方便创作?大家绞尽脑汁,最终设计了黑酸枝木全榫卯结构底座的方案,运用各种工具,耗时两个月,才把它安放在空旷的厂房外。“当时,我们在石头和木头中间设计了五根不锈钢栓钉,再用吊车把石头对准栓钉,光这道工序就花了一整天,太不容易了。”刘爱珠说。
刘爱珠遇到的另一个创作难题,就是除了峨嵋石坚硬的石质,其纹理和色彩的变化多端,也会让最初的设计草稿反复修改。“干寿山石雕的人,都有一个本事,就是‘因势造型,按色分配’,在创作《吴哥之美》中,我们也充分发挥了这个技法,数易其稿,把最美的元素展现出来。”此外,2019年夏季启动创作时,正是最热的酷暑,搭在户外的棚,气温相当高,即便有遮阳顶,“各个都晒得比柬埔寨的人还黑”。到了冬天,福清的海风犀利,大家又把石雕移入室内厂房,动用了20吨位的铲车才完成搬迁。为了创作,刘爱珠一周才回福州休息一天,其余时间都和学生们待在工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