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5个月:这些变化正在重塑教育生态
资料图:学生们在上课。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考试改革取得有效进展
考试改革是“双减”的重要一环,破除考核过程中的唯分数论,才能真正让“双减”落到实处,缓解教育焦虑。
8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指出,除初中毕业生升高中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文件提到,目前部分地方和义务教育学校存在考试次数偏多、难度较大、质量不高、结果使用不当等突出问题,违背素质教育导向,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应考压力过大,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必须予以纠正。
今年下半年来,多地尝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破除唯分数论。
以四川为例,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和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非初中毕业年级考试应准确研判学生阶段学习水平,切实降低考试难度。各学科考试难度系数,小学不低于0.95(即平均分不低于满分的95%),初中不低于0.85,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低于0.70。
北京则将中考体育总分值增加至70分,增加了过程性考核分值的权重,同时扩大现场考试的项目数量。北京市方面介绍,将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预收费监管全面实施
“双减”政策落地后,家长最担心培训机构“卷钱跑路”的情况。为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生,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将实行预收费监管全覆盖,通过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的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对此,多地出台预收费管理办法,将《通知》要求落到实处。
以海南省为例,海南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印发的《海南省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指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学员培训费的,须采用银行托管模式开展资金监管。托管资金拨付须与授课进度同步、同比例。实行银行托管前,已收取但未完成培训服务的预收费资金,应采取风险保证金方式进行监管。
《办法》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所公示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严格执行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预收费时间不得早于新课开始前1个月。
而厦门则创新性提出“一课(项)一消、一周一结”的监管模式实施监管。即经校外培训机构和学员(家长)共同确认已完成的课时或服务项目后,托管银行按课时费用或服务项目费用进行结算,7日内将课时费用转入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资金存款账户,有效防范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风险,切实维护学生家长合法权益。
- 457万人今日考研 多地升级考场防疫护航考生(2021-12-25 08:44:39)
- 硕士研究生考试在即 多地出台举措确保考生应考尽考(2021-12-24 11:45:46)
- 作业可以少,成绩不能降?“双减”后作业改革咋破题(2021-12-24 09:29:15)
- 福建发布最新指导意见!中小学作业、教学有了新要求(2021-12-22 19:43:14)
- 加油!2022考研457万人报考(2021-12-22 11:26:12)
- 教育部:严控总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2021-12-22 11:11:08)
- 教育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研考组织准备工作(2021-12-20 19:44:34)
- 福建校外培训机构“身份”鉴别有了官方指南(2021-12-20 10:13:17)
- 公务员省考陆续开考,这个招录趋势很明显(2021-12-17 10:44:03)
- 30、40、50!福州学科类校外培训拟这样收费!(2021-12-17 09: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