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文艺网 >> 闽都大家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一三一

刘爱珠:情注寿山石雕,探寻美的足迹

发布时间:2019-08-28 16:22:51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和谐》十宝,摘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刘爱珠:情注寿山石雕,探寻美的足迹

“山花奖”奖杯。

  在刘爱珠的“铁笔盦”工作室内,琳琅满目的荣誉证书和奖杯中,分量最重的无疑是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座金灿灿的奖杯,对应的是一套名为《和谐》文房十宝的寿山石雕组雕。

  2012年,她开始酝酿创作。荷花的品质为国人所爱,它“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的婀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清雅,文人墨客经常引荷入诗、如画、入文。张大千的墨荷,齐白石的荷塘虾趣,都是脍炙人口、名扬天下的作品。

  “荷与和是谐音,和谐社会是国人的期盼。”有了主题,刘爱珠费尽心血地四处搜罗红白相间的芙蓉石料,包括笔架、水滴、墨床、笔洗、镇纸、印章、笔筒、砚台等。好石找齐,刘爱珠就进入精心创作的阶段。

  说来也巧,刘爱珠听说,福州茶亭公园居然开出了并蒂莲花。于是,她连忙赶到公园,仔细端详。回到家,她凭借印象,用高浮雕的手法创作出了“并蒂双荷”笔筒:夏日的荷塘,生机勃勃,形状各异的荷叶丛中盛开着并蒂莲花,在莲叶田田中,一对水中觅食的鹭鸶若隐若现与并蒂莲花相互呼应,那不正是和谐吗?

  在一块带有红褐色外皮的石头上,外皮被刘爱珠处理成荷叶,覆盖在砚台上,突出“荷(和)”的主题,砚台边上雕上一只乌龟追逐小蝌蚪,荡起层层涟漪,平添动感和俏皮,顺着水纹的扩大,巧妙自然地连接成砚边,荷塘夜色充满了无限生机。

  笔架、墨床、镇纸、笔洗也都点缀着荷叶的元素,而印章上,刘爱珠用“薄意人物造像”的手法,刻画出一位妙龄少女手执荷花,翩翩起舞,高雅无比;日字章则在硕大的荷花中雕出一位横卧的少女,显得灵气逼人……

  这一套和谐(荷叶)文房十宝,以荷叶为素材,充分利用寿山芙蓉石细腻的品质和丰富的色彩,精工细作,因色取巧、因势造型,把圆雕、浮雕、薄意和印钮雕融入花鸟、草虫、人物和动物,内容丰富又十分和谐,衬以黑檀木的底座,作品显得更儒雅可人,意趣盎然,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文人赏砚,尤喜砚台有砚铭。刘爱珠的爱人陈石是著名篆刻家,陈石请来大哥陈鳌石看“文房十宝”。陈鳌石看后,欣然提笔写道:“砚田奇石寿山中,雕刻精工兴不穷,志在和谐同乐赏,喜看万紫与千红。”陈石将此诗用汉篆铭刻在砚台的背面,意义深远。

刘爱珠:情注寿山石雕,探寻美的足迹

获奖作品寿山石雕《和谐(荷叶)文房十宝》

  2013年,刘爱珠的作品《和谐》文房十宝荣获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她参加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展,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第五届民间艺人节组委会评为“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家。”

  除了在艺术上孜孜以求,刘爱珠还致力于寿山石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与爱人陈石合作编著了学习和鉴定寿山石的权威巨著《寿山石图鉴》和《寿山石雕艺术》,还编著出版了《薄艺大师林清卿》《刘爱珠雕刻艺术》《探寻美的足迹》《寿山石雕大图解·薄意》等四本书籍。

  在刘爱珠看来,只有富有文化内涵的创新,才能把寿山石雕艺术推向更高的层面,作品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她记得黑格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作为艺术家,她表示,将师法自然,融汇古今,把造物主所赋予的天然之美与理性之美巧妙结合,在探寻美的道路上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完成自己的创作,力求每件作品精妙别致,天人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