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总书记回信后,这个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2019-08-14 16:17:47  来源:人民日报

总书记回信后,这个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正在上菜的黄彭勋(右二)热情地向客人介绍农家乐传统手工特色菜——油盐麦果。陈斌荣摄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发展红色旅游,服务要跟上,村里琢磨调整种植结构,搞采摘,办农家乐。

  到宁波,上杭州,张志灿请农业专家实地调研,结论是横坎头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种樱桃树。喊破嗓子动员村民种,可大家都怕种不好赔本。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利用一家本地企业的对口帮扶资金,村集体流转了70多亩土地,种下树苗。

  樱桃3年挂果。头两年,村干部惴惴不安。第三年,樱桃大丰收,村里村外停满了前来采摘的私家车。村民们信了,村“两委”趁热打铁,免费提供樱桃树苗,目前,全村种植规模超过800亩。

  尝到甜头的横坎头村没有止步,扩种杨梅、蓝莓、猕猴桃等特色水果。“如今的横坎头,月月闻花香,季季有果吃,成了一个大果园。采摘游是只‘下金蛋的母鸡’。”老村委会主任黄水夫笑言。

  动员村民开农家乐,张志灿盯上了黄彭勋,一来,他是个老党员,年轻时当过村干部;二来,他的妻子是上海知青,当年在公社点心店干过,后来在镇上开过熟食店。

  “村里正在发展红色旅游,游客来了总要吃饭,你回来开农家乐吧,你妻子厨艺那么好,准火。”张志灿“一上”宁波,找到在工厂打工的黄彭勋。

  放下宁波的工作回村创业?想都没想,黄彭勋回绝了。

  时隔一年,张志灿“二上”宁波。“旧址群一期工程马上完工,来旅游的人,少不了。”

  黄彭勋有点动心,但没松口。

  此后,看到村里游客日渐增多,没等张志灿“三顾茅庐”,黄彭勋主动回村了。

  黄彭勋的“百丈农家”开业之初,客人少,镇里村里都帮助介绍客源。随着村里的樱桃红了,“百丈农家”红火了。

  “去年赚了90多万元。”年近七旬的黄彭勋告诉记者。“百丈农家”离景区1公里多,位置偏,不好找,主要靠熟客。去年,村里又开了6家,现在全村有8家农家乐。

  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

  “总书记回信要求‘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作为年轻党员,我们责无旁贷。”去年8月,“90后”大学生黄徐洁的“横坎头农家”开张,投资130万元,可同时接待300余人。“不管是墙绘、灯笼、餐具,还是店内播放的影片,都融入了红色元素。”

  “两年内可盈利。”黄徐洁信心满满。她对做餐饮并不陌生,学的是工商管理,毕业后在余姚市区创业,3家快餐店顾客盈门。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横坎头。张志灿粗略估算,已有20多人。

  “70后”何达峰,在余姚市区经营印刷企业多年,看好横坎头的前景,回村开办130多亩的果乡园,一到樱桃、杨梅、猕猴桃采摘季,游客摩肩接踵。打造一个集吃、住、玩、采摘为一体的旅游农场,是他的心愿。“既卖产品,又卖风景!”

  “90后”张渊涵,大学毕业后到余姚市一家企业工作,去年也回到村里,负责村里的民生事务,服务残疾人,办理低保,事虽繁杂,却乐在其中。

  “这些年村里通了柏油路,来旅游的多了,种起樱桃,办起民宿,还评上全国文明村……”张渊涵坚信自己的选择,“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有情怀、有抱负、有才华的青年接续奋斗,我们盼着总书记再来横坎头村,看看我们美丽山村的新变化。”(原标题《浙江宁波余姚市横坎头村: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