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强降雨来袭!福建各地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全力做好防御工作

2019-05-17 09:26:22  来源: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地灾预警!这些县市请注意防范》》》

  根据地灾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省自然资源厅、省气象局联合发布预报预警结果:

  三明市的梅列区、三元区、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黄色预警,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应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根据地灾险情转移受威胁群众。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地质灾害是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一)发生崩塌滑坡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崩滑灾害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制止的,此时,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崩塌、滑坡发生大规模破坏,监测技术人员应立即分析资料,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而诱发的崩塌,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如因渠道漏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3.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崩塌、滑坡灾害在大规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种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定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二)发生泥石流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该泥石流沟下游可能波及(影响)到的村、乡(镇)、县或工矿企业单位。

  2.有关政府部门应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3.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或计划)。比如:酌情限制车辆和行人通行;组织危险区群众迅速撤离等。

  4.密切注视该泥石流灾害可能引发某种生命线工程(如水库、铁路、公路等)的次生灾害甚至第三次灾害。如火灾、洪水、中断交通、爆炸、房屋倒塌等。

  5.建立观测站(网)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掌握灾情的变化发展趋势,并作出决断。

  (三)发生地面塌陷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视险情发展将人、物及时撤离险区。在发现前兆时即应制定撤离计划。

  2.塌陷发生后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应及时填堵,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3.对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堵塞,地面的塌陷坑应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

  4.对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不许使用,待进行危房鉴定后才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避灾怎样做到有备无患?

  (一)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一个危险区又迁到另一个地质灾害危险区。

  (二)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

  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事先约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三)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

  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这样既能方便群众生活又可减少财产损失。交通工具、通信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四)落实公布责任人

  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订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避灾措施的实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

  个人平时也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首先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多留心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一旦情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转移至安全处。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