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曲阜五周年之际

2018-11-25 12:41:27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如何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北东野村是山东省泗水县尼山脚下一个很普通的小山村,距离传为孔子出生地的夫子洞不远。前些年,村里一个不孝顺媳妇对婆婆经常打打骂骂。可是,这两年,恶媳妇却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主动替婆婆干活,还大老远地跑到集市上给婆婆买衣买帽。

  变化缘何如此大?北东野村党支部书记庞德海说,这得益于村里的儒学讲堂,是儒学讲师用故事教育了乡亲们。回忆起当时的讲课情境,庞德海记忆犹新:“当时村里的儒学讲师给村民们上了一堂关于孝道的课。说是古代一个村庄家里老人满七十岁后,就会被送到大山里自生自灭,有位老人被儿子挑进山里,孙子却把扁担捡了回来,还说,等你老了,我也用这条扁担来担你,吓得儿子赶紧将老人背回家……”

  庞德海说,很多不孝顺老人的孩子,听了孝道课,脸上都挂不住,开始慢慢改变了对老人的态度。

  “尼山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出生地,然而,儒学对于一墙之隔的北东野村村民来说颇有距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法生说,2012年底,他和山东大学的颜炳罡等儒学研究者到这里考察,发现圣人故里伦理状况堪忧,道德失范时有发生。村里老人住的房子被称为老人房,居住条件相对较差。有人不仅不愿意负担父母的生活费,而且每年几十元的新农合都不愿缴。

  为了重建被破坏的乡村文化,2013年,赵法生、颜炳罡等学者决定在农村开办儒学讲堂,从孝道入手重建乡村儒学。同年1月16日,第一期“乡村儒学课堂”在这里开课,以颜炳罡、赵法生为代表的专家团队通过事例和道理结合的方式,讲授《论语》《弟子规》《孝经》等经典,每月两次授课,农忙时也不间断。一年下来,举办了20多次,每次开课日,都有三四百人来听。慢慢地,儒学讲堂改变了村子的风气——婆媳纷争的现象已经没有了,以邻为壑乱倒垃圾的少了,孝亲模范越来越多,助人为乐成为村民的新风尚。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考察,他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对传统文化,照搬照抄、拿来就用肯定是行不通的。最科学的传承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如何转化,怎样创新?作为孔孟故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并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理念、道德精髓与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相契合,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心里落地生根,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沉睡多年的儒学文化在泗水慢慢苏醒的同时,开始浸润整个齐鲁大地。2014年起,山东开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建设乡村(社区)儒学讲堂,并列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录。在民间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如今山东乃至全国的很多村镇共建立了1万多个儒学讲堂,人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向善向上的力量。

  山东深入挖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资源,丰富实践载体,推动中华传统美德融入群众生活,融入社会实践。全省文明创建整体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绩名列前茅,入选“中国好人榜”、全国道德模范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建成善行义举四德榜9.5万多个、基层道德讲堂5.6万多所。积极打造干部政德教育基地,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为核心和主线,着力提升广大干部的为政之德。深入推进“厚道鲁商”倡树行动,推出一批诚信企业品牌。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使榜样人物更有感染力、更可信可学。实施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经典诵读、礼仪教育在全省中小学全面推开。举办三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全省高校学生“论语大会”、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发挥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谋划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