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
邓小平经常阅读人民日报,并多次为人民日报改稿
邓小平批示“写的真实”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短文,率先提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的论断,发出了思想解放的先声。
其后不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迅速席卷全国。当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历史迎来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大幕由此开启。
毕竟还是早春,一股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倒春寒”悄然出现。197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转载了辽宁日报的文章《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活起来了!”这篇述评道出了农民心里话。
“由于人民日报的转载和评价,文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辽宁省的范围,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文章的作者、后来担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的范敬宜这样回忆。
1984年8月22日,邓小平80岁生日之际,邓榕拿着她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请父亲审阅。邓小平看了之后,拿起铅笔写下批示:“看了,写的真实。”
对于人民日报,邓小平倾注了很多心血。196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巩固伟大成绩 争取新的胜利》,送审稿中有这样一句话:“鸡、鸭、鹅等也增加很多”。邓小平提笔把“很多”改成了“较多”。一字之改,实事求是的作风跃然纸上。
“加快改革!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1987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长篇政论文章《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大声疾呼“社会主义的道路需要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也需要探索。”这样的观点振聋发聩,“每一个热切关心中国改革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1993年12月22日,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15周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任仲平”的文章《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改革的要义、经验、方法以及未来目标进行了深入阐述,“任仲平”文章也进入读者的视线。
“任仲平”取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至今已刊发100余篇。“凡有大事,必看任仲平;把握大势,必看任仲平。”任仲平以其新颖的立意、独到的观点、流畅的文笔,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政论品牌。
《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上下一心打好今年改革攻坚战》《再干一个二十年》……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年代,人民日报始终挺立时代潮头,以饱蘸理性与激情之笔,奋力书写改革故事,推动改革进程。
相关新闻
- 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2018-05-08 20:37:29)
- 人民日报批电视剧:披现实题材外衣本质是偶像剧(2018-03-30 18:30:27)
- 人民日报海外版《行天下》栏目开篇聚焦泉州(2018-03-27 09:32:31)
- 人民日报官微推送泉州"最美背影" 阅读量突破10万(2018-03-23 10:09:41)
- 人民日报社论:让中华儿女共享幸福和荣光(2018-03-20 22:00:52)
- 发挥“头雁效应”,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和总书记面对面)(2018-03-11 14:42:28)
- 文化部开启整治网络表演市场 将封禁一批违法主播(2018-02-13 17:33:07)
- 人民日报社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10-25 08:44:51)
- “立法院”打架 人民日报:看民进党如何被打脸(2017-07-20 08:56:12)
- 人民日报:中国史“被消失” 台当局其心实可诛(2017-07-12 09:08:19)
- 人民日报:台湾蓝绿纪念抗战80周年 冷热两重天(2017-07-10 09:54:12)
-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2017-05-16 17: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