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绿色咏叹——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建实践

2017-09-01 10:36:3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绿色咏叹——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建实践

  取舍有道:用制度力量推动绿色转型

  今年6月27日,福建三钢集团公司三化公司合成车间最后三台高压机停止运行,标志着在三明城区挺立了近60年的“三化”生产线全线关停。

  三化公司的前身为成立于1958年的福建省三明化工总厂。该厂地处城市中心,周边城市设施、居民区密集,随着环保要求不断升级,“三化”身负的环保压力与日俱增。

  作为老国企,“三化”高峰期人数超过6000人,管理岗位上走出过三个副部级干部,它的全线关停并非一路坦途,转机得益于两项环保制度创新——

  为走出常见的“企业污染、政府埋单”困局,三明市从2015年开始试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三化公司去年投保环责险时,保险公司认为该公司地处市区,且液氨产品的环境风险极高,因此提高保险费率。

  为落实“资源有价、环境有偿”理念,三明市率先试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所有新建工业项目的排污总量指标不再无偿调剂,均需通过交易获得,可以出让、质押、变现的排污权由此从“鸡肋”变成了市场新宠。

  据三明市环保局核算,全线关停“三化”,一年能减少废水排放470万吨,减少各类主要污染因子合计537吨,关停后腾出的排污容量通过挂牌出让,三钢集团换回了3000多万元的真金白银。

  “三化”关停是三明市环保升级和工业转型的一个缩影。三明市环保局局长吴成球说,三明作为老工业城市,产业一度以钢铁、化工、造纸等为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保历史欠账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014年初,三明市环保局在福建率先出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细则》,根据企业环保状况分“优秀”到“不合格”4个等级,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这一招让环保“差评”企业如坐针毡:有的被责令停产,有的被停止信贷,有的被暂停上市……以信用手段倒逼企业治污从他律转向自律,今年,福建首次对2247家企业开展环境信用评价,评价结果推送至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位于闽南泉州湾的石狮市,是中国休闲服装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包括5000余家服装及配套企业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近500亿元。然而,作为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染整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也成了石狮的一大难题。

  石狮市环保局副局长吴侯介绍,2011年底,该市开始陆续淘汰三大印染集控区内的62家企业、111台燃煤蒸汽锅炉,通过3年多的攻坚,集控区工业企业初步告别“燃煤时代”和“烟囱岁月”。今年夏天,石狮市又通过加大奖励、限时整改等多种手段将全市染整企业的燃煤锅炉和烟囱全部取缔。

  承受一时之痛,换得长远之利。石狮市新华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胜利算了一笔账:以往企业一个锅炉房需要20多个员工轮流值班,一个月烧掉1300吨煤;现在用进口汽液染色机,仅用水、蒸汽就减少50%以上,接下来准备引入德国智能控制系统,生产的高端面料售价可提高一到两成。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福建省通过规划约束、源头管控、环保带动、市场倒逼等多措并举,构筑起治污清淤、节能减排的“绿坝”体系,挤出粗放发展水分,释放绿色牵引效应。

  ——优化绿色布局,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全省五分之二县市和197处区域列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创新红线管控制度,全省近48%的国土面积纳入红线范围进行保护,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609万亩。

  生产与生态发生冲突时如何取舍?面对这样的现实考题时,福建莆田市作出了“壮士断腕”的选择:一边是投资500多亿元和每年创税50亿元的高回报;一边是每天40万吨淡水消耗和35万吨污水排放的高代价,莆田市放弃“到嘴的肥肉”,把一个林浆纸项目改为农产品加工基地。

  ——聚集绿色动能。把试验区建设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一方面提升传统产能绿色化水平,综合运用阶梯电价、差别地价、等量淘汰、财政奖励等政策,全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另一方面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新能源、集成电路、物联网、大数据、石墨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二产。

  以“生产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目标,福建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充分挖掘生态资源环境要素的市场价值,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丰富成果。

  截至今年6月末,福建省内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1640.28亿元,同比增长12.58%;仅上半年便实现从高污染、高能耗和高环境风险行业累计退出贷款110多亿元;从去年底起启动运行福建碳排放交易市场,并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碳汇纳入其中,半年多来累计成交金额超亿元;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累计成交金额突破5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长单强表示,福建目前林业金融创新、环境权益交易融资、绿色金融市场和体系建设都走在全国前列,正在形成一批具有可借鉴意义的福建经验。

  一组数字见证了福建的绿色发展“分量”——有统计数据以来,福建万元GDP能耗水平累计下降50%以上、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累计下降30%以上,排放强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四分之一。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以上。与此同时,福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国前十、人均位居全国第七。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