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乘势而上开拓创新 新福建崛起东南

2016-10-08 10:44:31  来源:福建日报

  机制活,活在思想解放

  机制的制定和执行都是人。机制活,本质则是思维的活跃、思想的解放。

  “办理营业执照,以前七八个部门‘跑断腿’,现在只需一个窗口、一张表,立等可取。”这项被各方肯定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已成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实施较早、最成功的改革案例之一。

  这场改革,就是一次思想观念的彻底解放,它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对众多的工作流程归并再造,通过体制变革提高工作效率。

  这场改革,正不断突破118平方公里的地域限制。去年7月,“一照一码”向全省推广,42万户企业因此受益;10月,该模式走向全国,为全国改革探路。

  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年多来,不断在机制体制上“破旧立新”。截至6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161项,实施率86.6%,推出创新举措190项,其中63项为全国首创,在推进简政放权、对标国际规则、提升开放水平、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竖起标杆。

  福建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建设机制活的新福建的最佳试验田,是我省各级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嘱托的积极响应。

  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试,勇敢地闯。除了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近年来,我省在行政审批制度、医疗卫生体制、生态补偿机制、集体林权制度等众多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国提供可供借鉴的改革经验。

  改革越往后,啃的越是“硬骨头”。没有成功先例可以对照,更须突破思维禁锢,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中实现机制活,进一步把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的带动效应发挥出来。

  机制活,贵在思想活。机制一活,满盘皆活。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我省将围绕构建“四个环境”,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以改革塑造福建发展新优势。

  产业优,优在提质增效

  对福建加快发展的期待,总书记这样要求: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而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十三五”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面对这个要求,福建上下既充满信心,又感到压力不小:经济新常态下,我省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虽然加速孕育,但现代服务业等总体偏弱,尚未形成有效的支撑。

  如何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省委九届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全会,连续聚焦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主题,研究部署加快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

  今年9月,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工作检查。检查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按照总书记要求,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主题,对全省产业项目发展进行把脉梳理、优化升级。

  按照中央和省里部署,我省加快引进和布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铸链集群延伸产业链,带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同时,注重改造传统产业,从供给侧入手,着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经营模式,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有个新闻令人印象深刻:今年全国两会上,在面对境内外媒体记者采访谈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时,省委书记尤权主动为福建九牧创新马桶打广告、赚人气。这家企业,立足传统领域,扭住创新不放,开发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系列智能卫浴产品,成为我省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发展的样本。

  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福建将目光投向现代服务业,将现代服务业定位为“十三五”福建发展的“主动力产业”。结合发展实际,我省将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定位为未来三大新兴主导产业,集中攻坚。

  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发展质量效益逐年提升,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积极的信号表明,福建产业升级的通道正进一步打开,不断释放发展能量,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结构性变化也正在发生。

  到“十二五”末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均突破万亿元,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从6个增到15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2.5%提高到15.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4%提高到9.2%。

  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继续着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福建打造产业升级版的步履,扎实而矫健。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