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付洋)千年的历史积淀,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拥有中国灯饰之都、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制品(小榄锁具)出口基地,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等2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2月21日,“科学发展看广东-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广东行”西线报道组走进中山,短短一天的时间,50余名全国网络记者领略了中山古老而又现代的魅力。
据介绍,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面积1800平方公里,下辖18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常住人口243.4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0.82万人)。有祖籍本市的海外华侨和旅居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87个国家和地区。
中山拥有值得骄傲的历史积淀。中山古称香山,是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建制于南宋绍兴22年(公元1152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1983年撤县建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
中山发展立足经济、文化与环保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抓住机遇,先走一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封闭式发展向开放式发展的跨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5年,中山以占全省1%的面积,2.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3.9%的生产总值,经济总量位居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第五位。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态势,1至11月份,实现生产总值939.4亿元,增长16.3%,预计年底可突破千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62.3亿元,增长21.6%,预计年底可突破3000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中山市各镇区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业和产品,拥有中国灯饰之都、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制品(小榄锁具)出口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牛仔服装名镇、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中国小家电专业镇、中国家电产业基地、中国腊味食品名镇、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包装印刷基地、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等2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中山市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高等院校5所,市一级等级学校219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市小学、初中升学率分别为100%和95.9%,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95.8%;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有市级文化馆1个,市属公用图书馆25间,市级博物馆7个,镇级文化站24个;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拥有各类医疗机构315个,病床数5531张,每万人拥有病床数39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045人;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样板城市”称号,有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个,人均公共体育用地达2.74平方米。
1994年以来,中山市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长安杯”等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基本建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
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在东部再造一个中山,这是市委、市政府因应经济社会两大转型,深入分析当前中山面临的竞争态势,着眼于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而作出的战略决策。12日下午,张德江考察了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实地察看临海工业园开发情况,参观了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听取了崔国潮代表中山市委、市政府作的工作汇报,以及市委常委、火炬开发区党委书记冯梳胜对东部开发战略实施情况的汇报。张德江说,中山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也是今天和今后中山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中山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背靠广州,面对珠江口,长期以来经济相对比较繁荣。特别是中山人民淳朴、勤劳,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中山保持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张德江指出,中山市的班子长期保持稳定、团结、合作,特别是富有创新精神、务实作风,带领中山广大干部群众自改革开放以来使中山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富裕安康,成为国内外闻名的经济强市、文明城市,基本建成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示范城市。省委、省政府对中山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山今后的发展寄予厚望。张德江强调,广东21个市,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其中中山独具特色。希望中山的干部群众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型村镇
2002年修编了镇域总体规划,按生态城镇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把镇的北部规划为商住、生态区,中部为生态农业和绿化区,南部为工业经济区,妥善处理功能分区、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交通管理、人文景观等问题。2004年又编制了《中山市小榄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建设既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村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建、改建镇内多条道路,建成了“三甲”标准的新小榄人民医院、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系统、管道燃气工程等一系列大型公共设施;开展了疏浚河道、整治水环境、道路绿化美化等建设;加快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和旧村庄改造,统一规划建设了西区、北区、广丰等多个档次较高、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农民新村。目前,镇中心区面积比上世纪90年代初期增加了4倍,全镇道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32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3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方米。2005年,小榄镇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