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立意深远,目标宏伟,思路清晰,举措有力。对泉州的定位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压力重大。回去后将结合泉州实际,对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进一步落实,力争在海西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这是22日郑道溪听到"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时,第一时间的反应。
信心来自实力,实力提升魅力。
过去的五年,泉州紧抓发展第一要务,致力突破经济运行中基础性、方向性、关键性的问题,推动实力提升后劲增强。全市生产总值保持全省首位,预计今年可超1800亿元;财政总收入可超1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1年的7%升到10%,经济质量有较大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36.3%上升到77.9%。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5亿元,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开放型经济再上新水平,累计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106.7亿美元和49.44亿美元,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泉州,首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获批建设并已报验。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高7.6个百分点,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更加突出。建成一批大中型码头泊位,港口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也有了相当的进展和成效,包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2005年分别达14209元和6123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以下,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外来工维权新模式"获得2005~2006年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纳入"低保"人数、发放资金分别增长1.9倍和2.7倍;城市内涝等历史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和城市绿化率大幅提升,"四山两江"和海域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据介绍,在中共泉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郑道溪代表市委作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报告,提出了"五个基本"任务,即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大城市框架,基本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亿吨大港,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市,并向更高的发展层面迈进,继续走在全省发展前列,跻身全国地级市先进行列,做到综合实力更加强劲、增长方式更具科学、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人民生活更为殷实、社会发展更显和谐、党的建设更富活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泉州市委还确定了四方面重要任务:
一是建设富裕民主的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规划、发展、基础、素质、保障"五大工程,力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前列。
二是建设更富竞争力的海峡西岸经济强市。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整合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培育发展壮大"5+1"新兴产业,推进港城联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化亿吨大港,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是建设先进繁荣的海峡西岸文化名城。要求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是建设和睦安定的海峡西岸和谐泉州。要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据介绍,今年8月4日,泉州市委市政府曾举行了实现"走前列"新突破研讨会,研究讨论如何在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打下良好基础。经过充分研讨,参加会议的领导干部形成了如下六点共识:
一是实现"走前列"新突破必须把握机遇,主动融入"海西"大局。"海西"建设得到中央支持,写进了国家"十一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使我们的发展将获得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使我们的区位更加独特、优势更加凸显;特别是经过全市上下、海内海外共同努力,泉州"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氛围逐渐形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以战略性、全局性的眼光,跳出泉州看泉州,自觉把泉州的发展放在"海西"建设大局中,放在全国、全球背景来审视。
二是实现"走前列"新突破必须优化结构,致力提质扩量增效。按照"加重提轻"思路,加强产业规划,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着力构建强大的产业支撑体系;坚持"集聚、提升、拓展",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整合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坚持"靠大、靠重、靠外",以大项目、大国企、大外资的落地,培育壮大五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经济总量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强。
三是实现"走前列"新突破必须改善环境,突出法治诚信高效。加快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形成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法治的环境;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奖惩制度,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强化效能建设,着力化解企业发展面临的用工难、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提高服务发展的效率、为民办事的效率和行政审批的效率,打造一个与国际相接轨的投资创业环境。
四是实现"走前列"新突破必须激发活力,勇于创新改革拼搏。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坚持靠自主创新增后劲,以深化改革寻出路,从突破瓶颈中求发展。继续发扬泉州人爱拼会赢的传统,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敢为人先。
五是实现"走前列"新突破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发展和谐共荣。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既抓当前促发展,又打基础强后劲;既重成果求速度,又重成本求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是实现"走前列"新突破必须抓好队伍,坚持敬业为民廉洁。进一步加强"两个建设",使各级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奋发有为,使广大干部切实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以与时俱进的思路、攻坚克难的气势、团结拼搏的精神和实在实用的方法,兢兢业业、扎实工作,进一步树立推动工作的形象、对人民负责的形象、公正廉洁的形象。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泉州要继续走在全省发展前列,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正视困难和问题,创新思路,找准突破口,力求在涉及发展大局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推动全局工作。
郑道溪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泉州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整合提升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五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5+1"新兴产业(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五大产业,以及旅游服务业),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实施以港兴市、港城联动战略,积极推进"一场一馆"、"二桥二环"、"三片三带"、"四规四改"城市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向东向南、跨江面海集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着力打造现代化亿吨大港,统筹推进港口建设,拓宽疏浚公共航道,投建一批深水泊位和专用码头,形成以泉州中心港区和湄洲湾南岸港区深水泊位码头为主体的港口群,力争建成全国重要港口和十大集装箱港口之一。(记者王凡凡 陈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