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乡清明“云祭扫”蔚然成风
在侨乡福建,福州市殡葬协会开通“清明祭扫”网络祭祀平台,并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置入口。
福建医大举办云端追思会 特殊清明家书致敬“无言良师”
4日,福建医科大学举办了“生命的礼赞”无言良师云端追思会。现场,学生代表念读了周潭榕女士写的家书。
清明节是祭奠逝者、缅怀先烈、感恩先人的传统节日,让我们隔屏送上一束鲜花、书写一段寄语,网上“云祭扫”,指尖寄哀思。
-
扫墓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详细]
-
拔河
清明时节,我国民间有举行拔河比赛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拔河是我国一项古老的运动。它原是一种军队训练项目,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代。[详细]
-
插柳
插柳是一种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详细]
-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详细]
-
食青团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详细]
-
放风筝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相传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详细]
- 清明
-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 清明即事
- 长安清明
- 清明夜
- 清明日狸渡道中
- 郊行即事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