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三会专题报道 > 正文
台湾姓氏很怪异?有人姓第五

http://news.fznews.com.cn   2007-4-6 17:52:38   来源:网易
 
  台湾媒体报道,两岸华人姓氏8000多个,但两岸的前十大姓氏排列却大相径庭,除此之外,一些罕见的“怪姓”及少数民族的特殊姓名均有其典故。

  据传,秦始皇统治期间,有五名刺客联手刺杀秦始皇,但任务失败后逃难他乡,为了隐姓埋名,五人依年纪辈分改姓“第一”到“第五”。至今,台湾仍有七个人姓“第五”,而“第一”到“第五”的后代在大陆还有,推测可能是秦朝刺客的后代。

  台湾姓氏绝大多数传承自大陆,虽与海峡彼岸的闽粤遥遥相望,仍旧承袭了汉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命名逻辑。

  十大主流:陈姓宗族甲台湾

  300年来,络绎不绝的移民潮,使闽粤地区“陈林半天下”的俗谚,跟着飘洋过海来到台湾。

  根据台“内政部”最新统计,台湾前十大姓氏为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占总人口数一半以上;其中陈姓宗族高达总人口数的1/10。相较于27年前出版的《台湾姓氏堂号考》,前十大姓氏完全没变,若范围扩大到前百大姓氏,则“伍”姓取代“倪”姓挤入前百大。

  前十大姓氏在全台25个县市的区域分布,除宜兰县、云林县第一大姓为林之外,其余皆是陈姓天下,以台北县最多,其次是台北市,紧接着台中县、桃园县、高雄市、彰化县、高雄县、台南县等。

  随着来台移民拓垦,同姓宗族习惯定居在同一地点,互相照应。《台湾稀姓的祖籍与姓氏分布》一书指出,澎县七美夏氏、高县大寮张简氏,高达九成为单一姓氏居多。另外,云林台西丁氏、南县下营姜氏、澎湖马公高氏、高县桥头凌氏,占八成以上的居民是同姓。

  统计发现,台湾姓氏总数有1989个之多,前一百大姓占总人口数96%,主流之外的稀有姓、外来姓人数虽少,却有近千种之多。

  妥协换姓:双姓背后故事多

  这些稀有姓,有的是日据时代实施户口登记时的笔误,包括萧写成“烧”,邓写成“订”;到了皇民化运动时期,为了区分日本人与台湾人,不让民间有复姓,还将原姓“欧阳”的澎湖人改姓“欧”,金门县因鞭长莫及,欧阳姓得以保留原姓。

  “内政部”资料显示,台湾前五大复姓是张简、欧阳、陈黄、范姜、张陈,占总人口数0.13%,分布县市以高雄县最多,其次是桃园县、连江县、金门县。台湾各姓渊源研究学会理事长林瑶棋指出,“内政部”将双姓与复姓混合统计,欧阳、司徒、公孙是复姓,张简、范姜等“双姓”,寻根溯源这些双姓背后多有一段争取姓氏继承权或纪念感恩的故事。

  举“张廖”为例,是因一位张姓汉子逃难到福建诏安,入赘给廖姓房东的女儿,只生下一男,子嗣继承成为争议,经双方多次谈判才达成共识,决定儿子生前姓廖,但死后墓碑要刻姓张。也因此,有人参加廖姓故友的告别式时,到了会场却找不到廖家办丧事,看到照片才错愕不已。

  林瑶棋又举沙鹿光田医院的家族姓“王刘”的例子,是因为老院长的祖母嫁给刘姓丈夫,怀孕时夫婿身亡,又改嫁给龙井乡王姓长工,两三个月后小孩呱呱落地,为纪念亡夫,就将孩子改姓为王刘。

  桃园中坜还有个“庄吴”家族,是日据时期有一家人从中坜往龙潭山区逃难途中,因人数太多遗弃小女孩,这个小女孩被一位吴姓未婚小姐领养,长大后嫁给中坜庄姓,为求感恩图报,就把下一代改姓庄吴。

  林瑶棋说,早年改姓是家常便饭,入赘就改姓,长工、婢女跟着老板同姓,甚至有人因赌输而改姓,例如“郑潘”这个双姓,据传是郑姓与潘姓男子两人打赌,潘姓愿赌服输只好冠上郑姓。

  外籍归化:新移民姓氏奇特

  随着外省籍移民的凋零,外来移民归化每年增加六千多件,为台湾注入新血液,以越南、印尼、柬埔寨、泰国、菲律宾居多。官员指出,这些外来姓氏多为译音,如“琴”、“团”、“亮”、“目”等。

  据台湾“内政部户政司”统计,归化台湾省籍的外籍配偶,从1987年到2005年5月总共达31327人,若加上外籍人士,有32883人之多;平均每年外籍归化约六千件,还有11万多人居留,等候取得台湾省籍。

  借用法国社会学家Alain Touraine的观点,“姓氏”这个符号不是自然诞生的,而是争取来的权利;姓氏不单单是传承符号,或者是认祖归宗,而是群众争夺历史性的结果!

  还我姓氏:原住民正名运动

  早期原住民的命名权不在自己手中,日据前原住民的汉姓,大多由户政人员随便翻书“赐姓”。抗战胜利后,又三个月内改为汉姓。

  纪录片工作者Mayaw Biho说,兰屿达悟族的命名习惯“转个弯”,例如兰屿知名作家夏曼·蓝波安,夏曼并不是姓氏,而是父亲的意思,蓝波安是儿子的名字,这如同间接告知对方,他是蓝波安的父亲。

  又比如赛夏族有其自成一格的命名系统,太阳、湖泊、螃蟹、酒芎、大豆、狮子等十四大图腾氏族,却被强制用汉字写成日、湖、谢、芎、风、豆、狮等姓氏。

  二十年前原住民展开的正名运动,促成1995年通过原住民“姓名条例修正案”,让原住民得申请回复传统姓名。不过,据“行政院”的资料,台湾原住民总共44万人,至今却只有850人改名。更离谱的是,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自作主张,直到现在,兰屿达悟族仍有“林蚂蚁”、“蔡小鸟”、“王瓦斯”的名字。

  Mayaw Biho说,台湾原住民知识分子鼓励族人改名,但由于受到汉族主流文化的影响,原住民教师回复传统姓名后,却面临有些家长不愿子女让“番仔”教课,宁可换班,60名担任公职的原住民人只好换回汉姓。

  刺秦的后裔? 全台有7人姓“第五”

  据台媒报道, 全台目前仅有七位姓“第五”姓氏的人,这种特殊的姓氏据说与古代刺秦后裔有关,但“第五”家的人对此予以否认。

  据台湾媒体报道,目前在台北市文山区的“第五”家族由爸爸“第五洁”担任户长,有21男;儿子娶妻生子,生下2男1女,孙子辈多为六七岁。在台唯一的“第五”家族嫡系共有7人,但他们个性都非常低调,第二、三代都坚持名字不曝光。

  “第五”大姊对传闻的说法颇不以为然。她说,“第五”姓氏缘自春秋战国,三家分晋,当时他们的祖先是一位军师,共有8个儿子,后来为儿子封地,依其顺序作为姓氏,并不是什么刺秦逃难改姓的,而“第五”祖先还有很杰出的表现,像东汉郑玄的老师就是第五元先祖。

  在台“第五”家族虽然低调,但对家族历史的考究显然是有准备的,随时能够琅琅上口,家族大姊表示,他们的祖籍是陕西栒邑人,为了寻根探源,第五洁在1995年退休后曾赴故乡探亲。但祖谱几乎丧失,找不到源头,非常可惜,现在大陆还有200多户是同宗,人并不多。

  第五洁当初随国民党撤退赴台,正值兵荒马乱,却坚持“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不因为姓氏特殊而在户籍重新登记时改姓。倒是娶了太太后,外界尊称其太太为“第五”太太,常让不明就里的人以为,第五洁实在太“厉害”了,太太还排到第五位,让这位已自“立法院”退休,人称“邱阿姨”的“第五”太太很是尴尬。

  由于姓氏特殊,也给家族第二代的子女在就学及工作上带来一些特别的回忆,“第五”大小姐说,从小念书,他们姐弟就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只因姓氏特殊,几乎每位老师及同学都认识。长大后工作,她几乎不必用到什么名片,不管公司同仁或对外客户,只要说到“第五”就一定是指她,绝对不会出错;几代以来家人都是取单名的“第五”第二代独子则说,在一般社交场合,除非必要,他一定不会讲姓名或发名片,因为他必须费尽口舌解释半天,真的很累,所以他有选择性告知别人。三个子女年纪还小,可能还未碰到姓氏带来的困扰,不过未来的遭遇可能也与他一样。
【字体: 】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