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策划:本报记者 陈伟胜 宋云巍
本专题撰文:特派记者 史 勇 白志标
本报卡塔尔多哈12月15日电
多哈主体育场上空燃烧了15天的多哈亚运会主火炬今天晚上闭幕式后就正式熄灭了,亚运会会旗也交到了下届亚运会主办地广州亚组委手中。多哈亚运会很多方面的做法得到了参会人员的认同,那么对于广州亚运会究竟有什么启示呢?
制度严格工作有序
多哈亚运会的组织工作可谓非常规范,这种规范体现在多哈亚运会运行期间的方方面面。就记者本人这10多天的感受而言,每天从主新闻中心出发到各个赛场,无论是记者班车的准时运行还是各赛场安保工作、记者采访规定等,多哈亚组委在组织工作中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而在照章办事的同时,工作人员也不乏笑脸。
在多哈亚运会采访期间,记者们奔波于各个赛场,自然也接触到了大量赛事工作人员,对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工作态度的认真劲和执行规定时的“死心眼”。记者在采访中韩两国男篮的1/4对决时,发现在媒体区电视转播席下方的桌子无人占用,于是很自然地坐过去,但迅速就有工作人员过来提醒:这里是付过费用的媒体的位置,不允许其他人占用。“现在付过费的媒体并没有来,我能否先使用,等其来了再离开。”记者按照国内习惯和工作人员“讨价还价”,看到此番情景的安保人员迅速过来,很坚决但并不粗暴地要求记者离开,“这是别人花钱买的地方,你无权使用。”记者此时能做的就是赶紧离开,这实际上是多哈亚组委履行其承诺的体现。这种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情形同样在各个赛场的混合采访区出现,每场比赛结束后,赛场工作人员会将等候采访的媒体进行排队,拥有第一采访权的肯定是购买了转播权的媒体,之后才会轮到其他媒体。
主新闻中心前媒体班车的准时运行同样是组委会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规定的典型例子。在主新闻中心前是巨大的媒体班车停车场,大约有20多个车次,所有前往各赛场采访的记者都会从这里出发。每个车次的记者车是隔20分钟发一趟,前后误差不会超过两分钟,不管车是坐满还是空无一人,只要到点就会发车。记者曾目睹了一位“好心”司机在出停车场时擅自停车等候两位紧追的记者,结果遭到调度人员的严厉责问。正是因为有了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不折不扣执行的人员,多哈亚运会上近千辆亚运会服务车辆才不至于导致混乱的局面。
当然,在严格执行规定时多哈亚组委的工作人员不乏温情的一面。记者碰到很多次,无论在什么场合下,不管是安保人员还是其他工作人员,总会很热情地跟你打招呼。记者曾碰到这样的场面,过安检门时遭到一位安保人员的长时间注视,那种直直的眼神让你会心中发毛。“Are you from China?”看到记者点头后,他竟然兴奋地说出中文的“你好”一词,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为了能向中国人说出这句客气话,他们似乎已经等了很久。这样热情的神态确实让记者消除了一些身处异国他乡的不适,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把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简单问候语都学了个遍。
耗费巨资难以对比
28亿美元举办一届亚运会,1.8亿美元打造了一台开幕式,富得流油的卡塔尔向世界展示了他们雄厚的财力。面对这种巨额的投入,很多人禁不住要问,4年后的广州亚运会该怎么办?
“我们不能单以这个量来做比较,每届亚运会都有每届亚运会的特点,广州亚运会也将有自己的精彩。”广州市副市长、广州亚组委常务副秘书长许瑞生认为,广州完全没有必要为是否超越多哈亚运会这个问题感到头疼,其实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可比性。
多哈几乎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进口,小到一颗螺丝钉也要拿美元计算,在多哈的超市内,一棵产自中国的大白菜需要17卡币(约合人民币35元)。因此,在多哈需要耗费巨大资金才能办成的事情,在广州未必就需要如此高的价钱,这也是两者无法直接对比的一个因素。就像亚组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说的那样,多哈花了1.8亿美元搞的开幕式,广州可能只需用1000多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做到相同的效果。
“多国部队”组成的国际化管理队伍,是多哈亚运会最大的特点,但这却是靠大笔的美元支撑起来的,据闻有些外国工作人员每天的工资高达400美元。对各种人才济济的中国而言,届时这笔投入的额度必将大大减少,因此单单从资金的投入量来衡量办赛的水准,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广州能否超越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也是外界关心的一个焦点,然而一个侧面却可以给出答案。
广州艺术团在多哈排练时,引起了外国演员的关注,他们非常惊奇中国演员能有如此出人意料的精彩表演。艺术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外国人眼中,本届开幕式上那些高科技制作的东西已经不再新鲜,真正吸引他们的却是闭幕式上广州艺术团的独特文化展示。对于广州亚运会而言,通过各种艺术人才来展现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才是吸引整个亚洲以及世界关注的焦点,这一点也是多哈亚运会无法比拟的。
所以,广州根本无需考虑如何超越多哈亚运会巨资打造的开幕式,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精彩演出无人欣赏
当各路英雄携手演出了一场好戏后,却突然发现场下观众寥寥无几,精彩表演无人欣赏,成为了本届亚运会最为尴尬且无可避免的现象。
卡塔尔人口总数为80万,其中外籍人口占了70%,这也是多哈亚运会上观众稀少的主要原因。除了开幕式和个别场次的比赛,几乎大部分赛事都是记者多过观众,这也是多哈亚运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硬伤。
居住在多哈的外籍人口多是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打工一族,低廉的票价使他们成为了观众群中的主力军。在注重礼节的网球赛场上,这些观众中的一部分人将比赛当成了足球比赛或篮球比赛一样来看,尤其是在有印度队选手参加的比赛中,看台上的支持者敲锣打鼓随意呐喊,严重影响了比赛的正常进行。即使主裁判不停告诫他们保持安静,但还是有人不遵守网球比赛的礼仪。
多哈亚运会这种观众人数稀少的窘境,对于广州亚运会而言,根本不是问题。如何合理引导观众有序地观看比赛,并且能够给场上运动员以足够的支持,这才是广州亚运会组织者需要做的工作。对于有些观众较为陌生的项目,组织者应给予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帮助观众学会欣赏这项运动的魅力。
作为一项大型运动会,给运动员营造一个良好的比赛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记得在2003年的韩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组委会也是组织了许多观众到现场观战,在引导员的带领下,观众们非常有序地为双方运动员加油助威。即便是一些缺乏关注的赛事,现场氛围也是非常热烈,这种做法得到了各支参赛队的高度赞扬。
观众其实也是展示广州文化的一个窗口,处理好这个环节,对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注重细节体现人文
本届多哈亚运会给前来采访的记者们另外一个最深的印象是,组委会在组织工作的细节方面考虑得比较周全。就记者们的采访服务而言,记者刚到多哈就在主新闻中心领到组委会提供的一包资料,里面除了组委会发放的纪念性T恤和帽子外,其余都是有关服务记者采访需求的。其中,除了大型赛事上常见的媒体指南外,还包含了多哈的交通旅行图,上面标满了各个比赛场馆的位置。另外,组委会还专门为记者们发了一本媒体班车车次时刻手册,里面详细地标明了从主媒体中心发往各个场馆的媒体班车车次、新闻中心以及各个场馆发出的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并且对于班车前往的场馆将举行什么项目除了用文字表述外,还在场馆位置附加了图形说明,可以说一目了然,十分方便。
在服务媒体的细节方面,多哈亚组委还有一些做法值得借鉴。组委会考虑到媒体工作人员工作辛苦,甚至忙于报道工作而无暇正式用餐,在各个分新闻中心都准备了饮料、咖啡和点心,以备大家肚子饥饿时救急。虽然东西不多,品种有限,但记者们还是感受到了组委会对媒体的重视,毕竟让亚洲乃至世界知道多哈亚运会举办的情况,媒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赛事本身方面为新闻媒体的服务也是非常注重细节。主新闻中心424个小项的成绩统计,分放在巨大的“蜂窝煤”式的大柜子的每个小格子中,记者们根据每个格子上面的项目名称就可找到自己所需的技术统计等信息。而在各个分新闻中心,比赛的技术统计也会及时提供给记者们。
当然,在大家一致称赞多哈亚组委的组织工作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组委会在采用“雇佣军”模式上的硬伤,这一点在开幕式时就露出端倪。开幕式当天,多哈遭遇少有的大雨,凡是进入到开幕式现场的人都被淋成落汤鸡,许多贵宾级人物同样不能幸免,显示出了组委会方面组织上的准备不足和考虑不周。而据观看开幕式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老先生介绍,负责开幕式的澳大利亚阿特金斯公司即便在悉尼奥运会时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而在开幕式后最让媒体们诟病的便是记者班车了。散场后在大雨中众多记者、工作人员同时蜂拥至媒体班车处。然而,负责调度的工作人员并不是根据现场情况来安排班车,依然按照预先安排好的时间20分钟才发一趟车,由于开幕式主体育场偏远,只能乘坐媒体班车返回,这导致众多等车的人都只能在冷雨中瑟瑟发抖地等待下一趟班车。我们说,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没错,但毕竟制度考虑的更多是静态状况,出现特殊情形应灵活采取措施,这才不失为一套真正严密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