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2006多哈亚运会 > 正文
武术像体操:特色体育推广遇文化障碍

http://news.fznews.com.cn   2006-12-15 17:13: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亚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于今天全部结束,中国队在报名参赛的5个项目里,包揽了全部金牌。其余项目的金牌以及几乎所有的银牌、铜牌则被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获得,中亚、西亚、南亚的选手在武术套路比赛中基本上排名靠后。 

  样的比赛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传统武术在亚洲各地普及和发展的巨大差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筱麟今天在亚运会武术比赛馆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华裔人口比例密切相关,亚运会比赛的结果表明,传统武术在华裔社会的发展较有优势。

  不过,本届亚运会武术套路比赛有多达29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报名参加,这一数字创造了亚运会传统武术比赛规模的新纪录。

  “虽然传统武术只在华裔聚居的国家或地区发展较快,但有兴趣开展武术运动的国家和地区却非常多。即使是在武术运动普及度很低的西亚,也有伊朗、科威特等国派出了选手参赛。”王筱麟说。

  不过在比赛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西亚、南亚、中亚的武术套路选手在气质上与华裔选手差别很大。据中国参赛选手马灵娟介绍:“不少外国选手比较追求动作难度和姿态优美,他们可能并不清楚,武术套路的每一个动作都和‘实战’相关。高质量地完成动作并不是指一味追求难度和优美。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员来说,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在做动作时理解透,这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它的实战意义究竟在哪儿。”

  有意思的是,在多哈亚组委制作的武术比赛观战指南上,武术被描述为“一种类似于体操的运动”。

  在卡塔尔当地媒体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到,武术比赛的报道量虽然比较大,但报道的角度多集中在报告比分和对运动员的介绍上,至于武术的渊源、特色,卡塔尔当地媒体显然不太了解。

  王筱麟表示:“文化差异是武术向非华裔社会推广的最大障碍。因为像武术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其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要从文化上让外国人理解武术,这个过程肯定会比较长。”

  而像武术这样只有特定人群才能理解的运动项目,在亚运会上并不鲜见。

  卡巴迪、藤球的比赛场上,南亚、东南亚观众的热情让不熟悉这些运动的人群感到惊讶。本届亚运会的卡巴迪比赛,从小组赛到决赛都是场面火爆。多哈亚组委由于事先没有预料到比赛会吸引数以千计生活在卡塔尔当地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侨民,不得不临时组织警力将大量超员的观众阻挡在赛场外。

  据一名印度观众介绍,卡巴迪对于印度人来说,是一个从儿时一直玩儿到成年的游戏。在印度,没有哪个男人没有玩儿过卡巴迪,也没有哪个女人没有看过卡巴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亚国家的百姓对卡巴迪寄托的感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难以想象。

  但也正因为如此,卡巴迪比赛的观众群中,几乎见不到东亚、中亚或西亚人的面孔。同样,卡巴迪比赛赛场上具有统治地位的也是南亚国家的代表队。

  相同的一幕也出现在藤球比赛中。藤球是一项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具有悠久历史的运动,在多哈亚运会期间,尽管几支东南亚参赛队竞争激烈,但激烈的比赛场面并没有吸引多少东南亚国家以外的观众。

  文化差异的确让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运动在推广上遇到了阻碍,王筱麟表示,这让中国武术在推广时开始注意到,不能单纯地只推广武术动作和技术。据王筱麟介绍,在西亚国家中,伊朗的武术运动开展得最好,中国武术协会与伊朗奥委会的合作就涉及到教练培养、武术文化和历史宣传、大众推广等多个层面。但王筱麟也承认,即便推广工作已经做了很多,许多外国人还是很简单地认为,传统武术类似于体操,而武术散打与拳击差不多。本报多哈12月14日电


 

【字体: 】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