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CCTV-17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播出《2024年丰收地图》之《沿着地图看和美乡村》福建永泰篇,聚焦福州永泰李梅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展现永泰乡村振兴的丰收画卷。
节目中,在总台记者黄珊的邀请下,总台主持人孟语凡来到永泰,了解永泰李梅种植历史以及李梅各种各样的衍生品和特色菜肴。
孟语凡了解芙蓉李的种植历史
孟语凡先后深入盖洋乡仙亭山鲜食李基地、长庆顺达食品李干晒场、葛岭镇溪洋村的“文埕湾·栖心”民宿,了解李干的原料芙蓉李的种植历史以及芙蓉李在不同时期的食用方法,体验芙蓉李的采摘、李干的晒制过程,了解永泰李梅产业的转型之路。
黄珊和孟语凡了解永泰李梅产业的转型之路
据了解,永泰素有“李梅之乡”的雅称。全县青梅种植面积6万余亩,年产量7万吨;全县李果种植面积13万多亩,产量约17万吨。
目前,永泰从事青梅生产销售的青梅企业1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全县建成鲜食李栽培示范基地14个,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5000亩,改造提升李果低产果园面积1.5万多亩,鲜食李和淡李干原料果生产量逐年增加。
永泰县李干晒场
近年来,永泰县按照“建设一批示范园、做精一条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思路,引进青梅加工龙头企业,筹集青梅托底收购保障金,推行李梅特色保险,同时设立集中收购点,从采收、生产、销售等环节全链条,多措并举为农户增收致富撑起“保护伞”。今年,永泰青梅产量较去年同期约增长20%,果农每公斤可增收0.2元至0.5元,青梅一产产值达1.5亿元以上。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