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归田野”永泰文书研讨会举行
王侯将相的往事,记录在“二十四史”中。普通人的“史记”,后人从何读取?
19日,“历史回归田野”永泰文书研讨会暨《家园》杂志新书发布会在永泰县盖洋乡举行,来自哈佛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永泰文书保护工作,从历史的吉光片羽中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机制。
哈佛大学教授宋怡明发言。
哈佛教授成“荣誉村民”
山多林密的永泰,自明代起就有经营山林获利的传统,大量具有产权凭证意义的契约文书因此诞生,留下历史样本。
“我认为永泰文书保持着原生态,还能和现在的村民生活联系起来。得益于这些文献,我们可以从民间角度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讨会上,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明清及中国近代社会史学家宋怡明(英文名Michael A.Szonyi)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和大家分享永泰文书研究的故事。
宋怡明2017年加入福建历史文书研究团队,8年来深入永泰嵩口、洑口、盖洋等乡镇调研民间契约文书,成了一名“永泰通”。
在中国传统史学的视野里,平民百姓在历史上“雁过无痕”。在宋怡明及其学生的努力下,通过几十份时间跨度从清朝康熙年间到咸丰年间的永泰文书,一名永泰当地的小人物有了自己的“史记”:“吴履人,嵩口镇漈头村人,租田欠租被收回,后变卖家产(包括粪厂)。其子吴仙海,家族衰落亦卖产。道光年间,吴仙海离家久未归,其子死,无钱葬,亲属卖其地以葬。”
这名小人物的出现,源于2019年宋怡明和学生在永泰漈头村调研时的一次发现。“我发现当地许多契约文书都提到一名姓吴的人,但如今村里并没有吴姓人家。这些姓吴的人去哪里了?”宋怡明带着这个疑问,不断研究契约文书里的买卖记录和地方史料,重建了吴氏家族谱系,并发掘了永泰文书的一个作用——恢复普通人的历史。
在研究永泰文书的过程中,宋怡明提出“契约即产权”“以现代技术构建永泰文书信息生态”“将永泰文书作为高校学生的学术训练场”等学术主张。他还在哈佛大学开设相关课程,向学生解读永泰历史文书的来龙去脉。
活动现场,永泰县为宋怡明颁发“荣誉村民”证书,感谢他持续阐释永泰文书价值,极大提高了永泰文书研究的学界影响力。这也是永泰县“引智引才”工作的创举。
许灵怡介绍《永泰文书·当历史回归田野》专刊创作过程。
厦大团队文书里“寻宝”
“永泰文书多数保存在老百姓的家中,厅堂、卧室、阁楼乃至谷仓都可能是它们的栖息之所,保存相对完整。”19日的研讨会上,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卓竞讲述了厦门大学文书研究团队扎根永泰“寻宝”的故事。
2016年初以来,厦大学子在该校历史系特聘教授郑振满的带领和指导下,到永泰的田野山村开展历史文书抢救性保护扫描工作。
从满是灰尘的木箱或包裹中,小心翼翼取出文书,慢慢摊开、喷湿、熨平、修复,再扫描、录入、归档,最后按原样包裹好放回原处,这一系列操作流程,是厦门大学文书研究团队的工作常态。一些历史文书被虫蛀、被老鼠啃食,成为长期无人问津的“废纸”,他们却视若珍宝,细心修复。
8年来,厦门大学文书研究团队数次奔赴永泰深山,进村入户,看庙找碑,与村民同吃同住,竭尽所能找寻文书线索,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去年8月,由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策划发起的“民间文献与区域史研究暑期学校暨两岸学堂”在永泰举办。应永泰县邀请,《家园》杂志社副主编许灵怡一行随行跟踪采访,结集出版《永泰文书·当历史回归田野》专刊,从永泰文书和普通人的命运、村落与庄寨里的文书、行走在田野等角度,深度报道永泰文书研究历程与挖掘出的鲜活历史。
在《家园》杂志新书发布会上,《永泰文书·当历史回归田野》专刊正式发布,备受瞩目。“现存的永泰庄寨大多建于清朝,而永泰文书将庄寨的历史追溯到了明代,讲述明初的屯户和明中叶的外来移民如何落地生根,实现‘在地化’,与本地人争夺山区开发权,从而形成家族式经营模式和聚族而居的聚落形态。”许灵怡介绍道。
厦大团队在盖洋村研学。
文书里藏着人情往来
据永泰县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村保办”)主任张培奋介绍,2016年初至今,厦门大学历史系在永泰县村保办等单位的协助下,已扫描收录永泰文书7万余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推测永泰文书的总量可能超100万份。
“在老百姓家里保存的契约文书,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直接反映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特聘教授郑振满在研讨会上表示。
郑振满说,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经常要用的文书,如账本、合同、书信等等。最特殊的是,他们在很多人家里发现了一种“人情簿”,用来记载家里的各种人情往来,比如某次礼仪活动有哪些人来了、收了什么礼、回了什么礼等等。这种资料是为日常生活服务的,特别接地气,研究者可以据此深入了解以前乡村社会的礼仪秩序等。
202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郑振满主编的《八闽文库·福建民间契约文书》,首批推出50册,分11卷收录永泰等地民间契约文书23000多件,涵盖契约、账簿、阄书、诉状等,反映永泰经济社会的变迁。(记者 全怡月/文 池远/摄)
- 《利桥风华》《福清海丝文化探秘》首发(2024-06-20 08:45:27)
- 哈佛教授成永泰“荣誉村民” 让世界看见永泰文书(2024-06-20 07:43:25)
- 名校博士拟被录用乡镇公务员:人才不应被“定义”(2024-06-19 23:08:18)
- 国家文物局向山东大学博物馆划拨美国公民捐赠的1件清代袍服(2024-06-19 18:08:08)
- 诸葛亮画像被盗(2024-06-18 10:10:16)
- “沈葆桢巡视台湾”史迹展亮相(2024-06-18 08:18:44)
- 纪念沈葆桢巡台150周年系列活动侧记:探寻历史足迹 发挥桥梁作用(2024-06-18 07:35:34)
- 7年,福州小伙从中职逆袭成研究生!(2024-06-17 17:43:09)
- 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超500名教授开始无期限停诊(2024-06-17 16:24:28)
- 官方辟谣陕西人阻止七仔出国(2024-06-17 11:37:5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