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瑞安居:深山华屋兄弟建 宜居宜业好地方
-
陈肖波/文 叶俊忠/摄
永泰的古民居多为清代建筑,形式多样,有四扇、六扇、八扇,还有古寨堡、古碉楼等,其中以八扇大厝最具代表性,是标准的完整结构。还有一种形式比较特别,它既是八扇大厝,又具备一定的寨堡防御功能,可谓永泰建筑的一朵奇葩。瑞安居,就是这种建筑形式。
瑞安居位于永泰嵩口镇梧埕村,占地约3000平方米,面积庞大,呈长方形坐落在山麓上。正面不像传统的八扇大厝那样设置低矮的围墙,而是直接代以厚实的夯土墙,中间留有大门,两边用高大厚重的风火墙包围,大门一闭,俨然一个封闭独立的世界,因此具备良好的防匪防盗功能。采用这种封闭的包围式建筑形式,应与当地的环境有密切关系。梧埕村地处大樟溪沿岸,远离繁华市镇,是当时德化、尤溪等地前往嵩口、福州的必经之路,沿途多有匪盗出没,因此对房屋的防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瑞安居布局庄重严谨,美观大方,共有100多个房间,分四进,一进为大门,由平整的条石砌成,迈进大门,迎面一个大天井,四周建有回廊;二进为下落,为木制结构,有下落厅通往正厅;三进为正座大八扇厅堂,是族中子弟婚丧嫁娶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厅堂上悬挂清道光十七年兵部右侍郎兼福建学宪沈源为屋主人炳荣公(存华)赐立的牌匾“雍序耆英”,两边官房、下书院的窗格上刻有精美的木雕,极具奢华,尽显大气;四进为后座,为两层土木结构的楼房。
木雕题材的独特和细节的精美是瑞安居的一大特色。除传统的花鸟虫鱼、琴棋书画和历史典故等题材外,更有挠痒痒、抽旱烟、掏耳朵、伸懒腰等极具生活气息的场景,充分体现了屋主人热情的生活态度和恬淡的生活志趣。瑞安居木雕最精华的部分,当属正厅墙壁上的押垂、灯笼扛托等细节,这些木雕形式多样,有八仙过海的人物造型,有狮子戏球的动物造型,还有凤头竹尾的植物造型,雕工精美,一色镏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只可惜瑞安居躲过了文革的浩劫,却躲不过如今文物盗卖的猖獗。由于屡遭偷盗,族人无奈之下,只得忍痛用利刃将这些精美的木雕剜去一小部分,以此打消宵小之徒的偷盗之心,却也让艺术的价值大打折扣,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瑞安居地处的周遭环境同样十分优美,风水绝佳。大厝坐北朝南,厝前有肥沃的田野,不远处,大樟溪至西向东缓缓淌过,两岸翠竹环抱,草木菁美,四周山峦舒缓有致,郁郁葱葱,真是个风光旖旎、宜居宜业的好地方。相传南宋时,理学大师朱熹曾从尤溪乘舟至此,惊叹于此地美妙景致,雅兴勃发,欣然挥毫在溪畔的岩壁上写下一个硕大的“福”字,并署名“晦翁”,笔迹至今犹存。
同时,瑞安居还隐藏着一段家族迁徙奋斗的光辉历史。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月洲赓公第31世孙、嵩口张氏望族之后存华、存城兄弟便来到梧埕村开荒拓土,克勤克俭,肇建一座八扇大屋定居。存华公极具经营头脑,看到永泰各地樟树资源丰富,决定从事樟脑油生意,其子守铭、守隆秉承父志,戮力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洑口、盖洋等地开设工厂,生产的樟脑油畅销福州,出口日本,盈利颇丰,积累下雄厚财力,乃扩建大门、下落、后座等,逐渐形成现在的瑞安居规模。100多年来,张氏家族勤劳创业,繁衍生息,蔚成旺族,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子孙后代达300多人,而且能人辈出,从学、从政和经商者颇多,均各有所成。
随着社会变迁,张氏后裔已陆续搬离瑞安居,开创新天地。老厝逐渐褪去了往日的繁喧,像一位沧桑的老者,坚持着孤独的守望。我们也期待在文化繁荣的今天,这样一座深山瑰宝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历久弥新,永远迸发出熠熠光彩!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